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强直性脊柱炎名家经验与现代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目标和策略
刘宏潇
2022, 41(8): 828-83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1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吴娟,杨悦,李月,曲诗情,黄振国,鄢泽然,陶庆文,阎小萍,孔维萍
2022, 41(8): 833-83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2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并分析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1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男性AS患者143例,根据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成像加拿大脊柱关节病研究协会(SPARCC)评分将患者分为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组(SPARCC评分≥2,骨髓水肿组)和骶髂关节无骨髓水肿组(SPARCC评分<2,无骨髓水肿组),分析2组患者的疾病特征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骨髓水肿组男性AS患者肾虚湿热证多见,无骨髓水肿组男性AS患者肾虚督寒证多见;与无骨髓水肿组比较,骨髓水肿组HLA-B27阳性率、ESR及CRP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虚湿热证、HLA-B27阳性及ESR是男性AS患者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骶髂关节骨髓水肿程度较高的男性AS患者更多见肾虚湿热证,肾虚湿热证、HLA-B27阳性和ESR水平是男性AS患者骶髂关节炎症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男性;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磁共振成像;骨髓水肿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估
穆闻君,孙文婷,胡丽芳,李孟霞,马秉志,李栋,陶庆文,阎小萍,孔维萍
2022, 41(8): 838-84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3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0例AS肾虚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补肾强督清化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联合塞来昔布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候评分、疾病活动度、炎症反应指标,采用AS国际评估委员会的工作小组(ASAS)制定的疗效标准评价体系,即ASAS20、ASAS40、ASAS5/6,Bath AS活动性指数50(BASDAI50)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率评估补肾强督清化汤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SAS20应答率分别为73.5%、44.1%;ASAS40应答率分别为47.1%、17.6%;ASAS5/6应答率分别为52.9%、23.5%;中医总有效率分别为91.88%、55.88%,上述指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S患者综合指数(BAS-G)、BASDAI、疾病活动评分-C反应蛋白指标(ASDAS-CRP)、Bath功能指数(BASFI)、夜间痛VAS评分、脊柱痛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BAS-G、BASDAI、BASFI、ASDAS-CRP、夜间痛、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AS肾虚湿热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塞来昔布,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补肾强督清化汤;强直性脊柱炎;肾虚湿热证;疗效评价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国医大师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蒋恬,朱婉华
2022, 41(8): 844-84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4
摘要: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多以肾督亏虚为内因,加之受寒或劳累等外因诱发而致。治疗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根据不同症状表现,分为阳虚络瘀证、阴虚脉痹证两型,临证擅用虫类药并注重分期用药。对国医大师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予以整理,以飨同道。
关键词:大偻;强直性脊柱炎;朱良春;益肾蠲痹法;诊疗方案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6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王为兰分型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马丛,王北
2022, 41(8): 847-84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5
摘要:王为兰教授将辨证与辨病结合,分型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强调本病病位在肾和督脉。将本病分为明显型、隐匿型两型治疗。明显型与现代医学中的极高、高疾病活动度期对应,以湿毒内蕴为核心病机,治以清热解毒除湿,方用清热解毒除湿汤加减;隐匿型与现代医学中的低疾病活动度及稳定期对应,肾虚督脉阻滞为核心病机,治以益肾通督,方用益肾通督汤加减。同时关注红细胞沉降率变化,并将其作为疾病是否缓解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王为兰;强直性脊柱炎;分型论治;清热解毒;益肾通督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娄多峰从虚邪瘀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李满意,娄玉钤
2022, 41(8): 849-85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6
摘要:娄多峰教授是我国风湿病领域著名中医大家,对风湿病进行了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了“虚邪瘀”理论。娄师认为虚邪瘀三者既是AS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因病机,又是其临床最基本的证候类型,可作为本病的辨证纲领。娄师运用“虚邪瘀”辨证论治AS,并强调杂合以治和重视“治未病”,临床疗效颇佳,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娄多峰;病因病机;虚邪瘀理论;辨证论治;杂合以治;治未病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全国名中医阎小萍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孔维萍,阎小萍
2022, 41(8): 853-85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7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导致患者脊柱关节活动受限、强直及关节畸形,致残率高。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阎小萍教授继承焦树德教授经验,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创立了“寒热为纲”的辨证体系,以抓主症为特点,提纲挈领地概括了AS的证候,并提出“五连环、综合强化序贯”治疗原则,注重“补肾壮骨、活血通络、调和营卫、固护脾胃、循经辨证”等法则的运用,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寒热为纲;辨证论治;阎小萍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冯兴华辨病、辨证、辨症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张新路,刘宏潇,冯兴华
2022, 41(8): 858-86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8
摘要:首都国医名师冯兴华教授擅治强直性脊柱炎,理验俱丰,临证注重“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辨病强调“肾虚为本,湿热、寒湿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辨证“以八纲以基,注重病势演变”;辨症强调“邪正盛衰咎其位,君臣布兵捣病巢”。“三辨”结合精准诊治强直性脊柱炎。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名医经验;冯兴华;辨病;辨证;辨症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共识与指南
中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姚卫海
2022, 41(8): 862-86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09
关键词:中暑;热射病;中医治疗;共识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学验传承
韩碧英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经验
张明,杨涛,李贺,韩碧英
2022, 41(8): 865-86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0
摘要: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难治病。韩碧英教授认为本病为脏腑与经络同病,在脏责之于肝、脾、肾,在经责之于足太阳、足阳明经和阴阳跷脉,以脾气虚、肝血虚、肾精亏虚为本,风、热、痰邪客于经脉影响眼睑功能为标;针刺治疗应调脾胃、养肝血、益肾精以治其本,足太阳、足阳明经和阴阳跷脉分经辨证祛邪以治其标,在选穴时强调根结理论中足太阳经根穴至阴的应用。
关键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针刺;韩碧英;根结理论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1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杨明会从痰论治原发性肺癌经验
王学林,王亮,王鹏,李绍旦,杨明会
2022, 41(8): 867-86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1
摘要:杨明会教授认为,肺癌发生的关键病机是痰浊与诸邪搏结,针对此关键病机以及肺癌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常采用加味苍附导痰汤治疗。此方以治痰为要,善逐脏腑痰饮,开经遂郁闭,攻补兼施,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从痰论治;加味苍附导痰汤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1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学术探讨
基于“伏邪”理论治疗多重耐药肠杆菌肺炎经验
付征,石岩,刘畅,齐文升
2022, 41(8): 870-87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2
摘要:中医学认为耐药菌肺炎病机复杂,可归为“伏邪致病”类,主要病机为邪伏膜原,气机壅滞;病位在膜原,邪气居于半表半里,根据病程不同亦可表可里;病邪性质以邪实为主,正虚可致邪恋,正邪反复交争,病情动态变化;治疗以开达膜原、清透逐邪为总则,并创制新加达原散应用于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多重耐药肠杆菌肺炎;新加达原散;耐药菌;伏邪理论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的用药观辨治阴囊湿疹
崔晗,姚春海,郎娜,宋艳丽,迟慧彦,陶以成,曲韵,高庆和,郭军
2022, 41(8): 873-87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3
摘要:阴囊湿疹属中医学“肾囊风”“胞漏疮”等范畴,是男科与皮肤科门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郭军教授认为精室失用为疾病发生的最终环节,以“肾”为脏腑辨证体系的核心,“整体与局部同调”作为辨治特色,提出“脑-心-肾-精室”轴理论。在该理论指导下,根据阴囊湿疹湿、热、瘀、郁等病理因素归纳出利湿去浊、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解郁宁神等治法,选用对应脏腑的特色药物构成三味药组合,疗效显著。
关键词:阴囊湿疹;“脑-心-肾-精室”轴;用药原则;整体观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2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扶正解表法治疗脆弱人群流感经验初探
刘恒源,李光熙
2022, 41(8): 877-87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4
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人群普遍易感,而脆弱人群病情进展迅速。流感属中医学“时行感冒”“疫病”范畴,易侵袭脆弱人群,即中医传统观点中的“虚人”;我国自古即有“扶正祛邪”法以治外感疾病,源于中医思想中对正气的重视。治疗时应结合流感病机以及脆弱人群正气不足、疾病易内陷传变的特点,注重发汗解表、扶正透邪,将透散表邪与健脾益气相结合,使内陷之邪以透表而出;重视补虚药物的选择,以扭转病势,临床常用人参败毒散,以人参培正而败邪,统领全方扶助正气,驱除邪毒。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中医药;扶正解表;脆弱人群;人参败毒散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2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百合地黄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经验
陈鑫,王玲玲,杨铮,闫子安,衷敬柏
2022, 41(8): 880-88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5
摘要: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疾病被称作双心医学疾病,中医学认为心在生理上是主血脉与主神明的有机统一,故冠心病的双心问题与中医学的双心病机相吻合。心主血脉与藏神是双心疾病的生理基础;“恐则精却”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双心问题的病理基础;冠心病心绞痛之双心治疗要心肺同治,精足则魄定神安,临床应用百合地黄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状态效果明显。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双心疾病;冠心病;心绞痛;焦虑状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基于血分病探析酸味药功效特点
王文雅,张迪,潘菽弢,唐瑞,石文娟,陈萌
2022, 41(8): 883-88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6
摘要:在血分病的治疗中,经方组方中酸味药主要有摄血排脓、活血利湿、化瘀消癥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酸味药不仅能收能涩,而且还能消能散。酸味药物的收涩主要体现在补虚固精、滋阴息风、生津止渴、止血止利等方面;其消散之性则主要体现在消散脓水、瘀血之类阴邪结滞,如利水排脓、消痈化肿、消癥化瘀、消食化滞等。酸味药物功效可大致概括为“收涩消化、生津利水”。
关键词:血分病;经方;酸味中药;五味理论;药性理论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从“湿、毒、热”论治药疹经验
程皓洋,张小燕,江雅楠,李雯,李玉梅,周冬梅
2022, 41(8): 886-88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7
摘要:药疹由于致敏药物种类和患者个体因素的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赵炳南教授认为核心病因在于“内有湿,外有毒”,湿毒化热,结于肌肤;重视湿邪在药疹发病中的重要性,治疗上详辨湿、毒、热的轻重缓急,合理应用中医外治法;可辨证选用清热除湿汤、解毒凉血汤、解毒养阴汤等治疗。
关键词:药疹;湿;毒;热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2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黄帝内经》十二经标本脉源流及意义
叶嘉毅,蒋可,王安璐,杨志旭
2022, 41(8): 889-89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8
摘要:《黄帝内经》记载了十二经标本脉法,其诊断方法以全身多部脉位诊察为主,可辅助判断疾病病位、病性及病机。标本脉法与寸口脉法同时期并存,因王叔和认为“独取寸口”足以诊断,后世医家逐渐使用寸口脉法为主。相比之下,标本脉不仅操作简单,更易从整体认识人体生理病理,使辨证更加清晰。而且标本脉的脉位同样可以作为治疗的区域,根据虚实、寒热,进行补泻等操作,实现“诊疗一体”。
关键词:十二经标本脉;黄帝内经;遍诊法;脉法源流;诊断方法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从“护膜法”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丁媛,王少丽,周铃,夏晨曦,秦珂馨,于靖文,李萌,刘震
2022, 41(8): 891-89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19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西医基础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有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证施治、多靶点治疗等特点。该病的基本病机可归纳为胃膜受损,临证可以“护膜法”为主要思路,运用逍遥散、旋覆代赭汤加减等调畅气机以护膜,海螵蛸、瓦楞子、白及、木蝴蝶等制酸健胃以护膜,双管齐下,标本兼顾,疗效满意。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护膜法;健胃;调畅气机;制酸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1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临证纵横
北京地区老年患者衰弱现状及中医证候调查
张亚强,关欣,李晔,王宝,乔琳琳,闫小光,黄飞,王培,王正,王峥,李金辉,陶睿,王晓莉,滑莹莹,李怡
2022, 41(8): 894-90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0
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市综合医院中医科就诊的老年人衰弱现状及中医证候。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7月北京市7个城区各1家综合医院中医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搜集基础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衰弱评估,并进行中医辨证。结果获得有效问卷共1 052份。无衰弱者179例(17.0%)、衰弱前期者267例(25.4%)、衰弱者606例(57.6%)。衰弱指数(IM-FI):女性>男性;重体力劳动者低于中体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非体力劳动者;自理程度越差即生理失能越高,IM-FI越高;与过敏史、独居史、多重用药、长期疼痛史、慢性病史相关;采取干预措施(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者高于无干预者(P<0.05)。慢性疾病前5依次为:高血压508例(48.29%)、血脂异常302例(28.71%)、冠心病290例(27.57%)、糖尿病280例(26.62%)、慢性胃炎196例(18.63%)。症状前5依次为健忘、倦怠乏力、夜尿频数、气短、不寐。无衰弱、衰弱前期、衰弱老年人群的主要证素均为气虚证,占60.30%~70.62%;血瘀证在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中分别占44.57%、58.42%;痰浊证则是无衰弱老年人常见的第2证素,占44.13%。本研究涉及中医证候213种,前3位依次为气虚痰浊证、气虚血瘀证、阴虚夹热证;无衰弱组52种,气虚痰浊证居首位占20.67%;衰弱前期组93种,气虚血瘀证占10.11%、气虚痰浊证占9.36%,分居前2位;衰弱组188种,兼夹证多且复杂交织,证候占比均小于5%。各证型的IM-FI以阳虚证最高,其次为血虚证、气滞证、血瘀证、湿证。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法在老年人中接受度较高。结论北京市综合医院中医科就诊的老年人衰弱程度与性别、年龄、职业类型、独居现状、过敏史、多重用药、长期疼痛、自理程度、中医干预情况、老年常见病有相关性;衰弱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病症,中医证候复杂多样,兼夹证候越多,衰弱程度越高;血瘀证可能是影响老年衰弱的重要证素;中西医结合是干预老年衰弱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老年患者;衰弱;北京市;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证候
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4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卧位高血压中医证候要素特征研究
王倩,张春燕,陈玉静,王宏,孙亚男,王建东,黄小波
2022, 41(8): 903-90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1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OH)合并卧位高血压(SH)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选择nOH患者160例,根据是否合并SH分为nOH组82例,nOH+SH组78例。采用中医证候要素评分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并就各证候要素对伴发SH的危险度进行分析。结果证候要素分布方面,2组病位要素均为脑、脾、肾、肝,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要素中,2组出现频率均较高的证素为气虚、髓减、肝风、痰浊证,nOH+SH组痰浊证、瘀血证所占比例均高于nOH组(P<0.05),并以瘀血证更为显著(P<0.05)。证候要素积分方面,nOH+SH组痰浊证、瘀血证、肝风证评分均高于nOH组(P<0.05),并以痰浊证、瘀血证更为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证候要素髓减证、痰浊证、瘀血证与SH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其OR值分别为0.037、8.504、12.721。结论nOH合并SH患者病位要素以脑为主,并与脾、肾、肝密切相关;病性要素以气虚证、髓减证、肝风证、痰浊证、瘀血证为主;痰浊证、瘀血证可能是nOH患者伴发SH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卧位高血压;中医证候要素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自拟中药方肺心安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疗效观察
董珍宇,曹锐,李文泉,权红
2022, 41(8): 907-91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2
摘要:目的观察肺心安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气阴两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60例,肺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基础上加肺心安,1袋/次,2次/d,12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量表(mMRC)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CAT评分、mMRC评分、血清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
3
[1,25(OH)
2
D
3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心安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关键词:肺心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阴两虚型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千里熏蒸方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阻塞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观察
马海娟,朱成义,韦企平
2022, 41(8): 912-91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3
摘要:目的观察千里熏蒸方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阻塞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轻中度阻塞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0.1%玻璃酸钠滴眼液和睑板腺按摩治疗。同时治疗组采用千里熏蒸方熏蒸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蒸馏水熏蒸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1个月后,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睑板腺评分、眼红分析、荧光素钠染色评分(FSS)、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泪河高度(TMH)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9%,高于对照组的65.75%(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OSDI评分、睑板腺评分、眼红分析、FSS均降低,NIBUTf、NIBUTav、TMH均提高(P<0.05)。结论千里熏蒸方联合睑板腺按摩可有效缓解阻塞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患者的主客观症状,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恢复泪膜稳态,改善眼表微环境,恢复睑板腺对睑酯的正常调控。
关键词:阻塞型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千里熏蒸方;睑板腺按摩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和化法治疗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张露露,张其慧,石玥
2022, 41(8): 917-92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4
摘要:目的观察和化法治疗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具有和化宣痹作用的中药汤剂口服,2次/d,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肺运动功能、硝酸甘油用量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最大氧脉搏(VO
2
/HR
max
)、峰值氧耗量(PeakVO
2
)、无氧域(AT)及最大运动时间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O
2
/HR
max
、A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kVO
2
及最大运动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O
2
/HR
max
、PeakVO
2
、A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最大运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化法治疗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肺运动功能及硝酸甘油减停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和化宣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肺运动试验;老年人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2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补肾强督方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肾虚督寒型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孙颂歌,张艳珍,孙莹,张红红,张辰,邱新萍
2022, 41(8): 921-92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5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肾虚督寒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乳胶剂)外用,同时给予健康教育、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强督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KOA严重度指数(Lequesne)评分、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中医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KOA能缓解关节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单用扶他林乳胶剂治疗。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补肾强督方;扶他林乳胶剂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4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萆薢渗湿汤加减内服联合协定方熏洗治疗单纯低位肛瘘术后湿热下注证患者效果观察
冷涛,谢振年,韩小勇,卢天宇,李宏阳
2022, 41(8): 925-92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6
摘要:目的观察萆薢渗湿汤加减内服联合院内协定方肛肠洗剂一号熏洗治疗单纯低位肛瘘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湿热下注型单纯低位肛瘘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萆薢渗湿汤加减内服联合院内协定方肛肠洗剂一号熏洗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高锰酸钾液熏洗治疗,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后2组疗效及安全性,创面肿胀、渗出及疼痛评分,术后7、14、28 d时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但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创面肿胀、渗出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14、28 d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萆薢渗湿汤加减内服联合院内协定方肛肠洗剂一号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单纯低位肛瘘术后患者,效果明显,可缓解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单纯低位肛瘘;萆薢渗湿汤;中药熏洗;湿热下注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文献综述
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与中医防治
李光达,李蕊白,潘一鸣,马薇,刘宇,许晶,陈信义,侯丽
2022, 41(8): 930-93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7
摘要:三氧化二砷(ATO)、复方黄黛片等砷剂的临床应用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愈成为可能,但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肝损害、心脏毒性及分化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总结砷剂治疗APL所致不良反应症状、机制、处理、预后以及中医药防治的独特优势与经验,为砷剂治疗APL所致不良反应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复方黄黛片;不良反应;中医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4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药对糖尿病肾病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伟,朴元林
2022, 41(8): 935-93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8
摘要: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目前DN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PI3K/Akt信号通路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该通路被认为是DN免疫炎症机制中的一条重要信号通路。围绕PI3K/Akt信号通路在DN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该通路在DN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糖尿病肾病;PI3K/Akt信号通路;文献综述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高子辰,刘玲,李运伦
2022, 41(8): 939-94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8.029
摘要: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为高血压病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中药汤剂、中药制剂、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方面对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现状进行总结,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疗法;文献综述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06225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