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11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药诊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临床研究述评
蒋里,赵进喜
2021, 40(11): 1178-118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1
摘要:本文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临床研究进行述评,发现甲减的中医临床研究分为中医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两者均分为专方专药、辨证论治、中医外治3个部分。中医药在缓解甲减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或甲状腺抗体水平、增加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方面存在优势,但中医临床研究设计有一定不足,普遍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脱落人数较多、随机及盲法不规范、辨证分型缺乏标准等问题,亟需在坚持中医理论原创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科研思路,为中医药防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减退症;中医药;临床研究;述评
2
|
10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44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柴胡旋覆花汤干预桥本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盲法研究
王佳喆,张宁,孟祥飞,邓秀敏,李同侠,刘世巍
2021, 40(11): 1183-118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2
摘要:目的对中药柴胡旋覆花汤干预桥本甲状腺炎(HT)免疫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筛选30例HT合并亚临床/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按1∶1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2组均采用替代治疗,对照组加用安慰剂,中药组予柴胡旋覆花汤颗粒治疗,均以8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及24周、2年随访,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的变化,并统计替代治疗剂量。结果治疗后及随访24周、2年,柴胡旋覆花汤中药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8周,2组间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OAb、TG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2组间TSH、TPOAb、TG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间TSH、TG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O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8周、随访24周、2年服用优甲乐剂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柴胡旋覆花汤可干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免疫损伤。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自身抗体;柴胡旋覆花汤;随机对照试验;中草药
2
|
8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42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全国名中医朴炳奎论治甲状腺癌经验辑要
姜晓晨,王桂彬,张传龙,庞博,朴炳奎
2021, 40(11): 1187-118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3
摘要: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辨治甲状腺癌从机体正气亏虚、虚邪留滞,导致脏腑机能失调、邪毒内生的病因出发,认为肝气郁滞,日久化火伤阴,津液敷布不畅,痰气凝结,气滞、血瘀、痰凝壅结于颈前为其核心病机。治疗上提出辨病论治和分期论治相结合,倡导益气健脾补肾的"扶正培本"治则贯穿治疗始终,兼以理气活血散结攻邪之法,注重调和胃气。病证结合、防治相应的临证思维在临床诊疗中颇有获益。
关键词:朴炳奎;甲状腺癌;名医经验
2
|
10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3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中药及服用剂量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作用
陈宇,陈小愚,朱春艳,李佳玥,王世东,肖永华
2021, 40(11): 1190-119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4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患者发生甲状腺结节(TN)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甲状腺专病门诊的15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服用中药情况分为中药治疗组70例及非中药治疗组81例,统计2组1年内出现TN的情况、中药使用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TN发生率31.4%,非中药治疗组为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剂量与结节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其中<28cDDD、28~90cDDD、91~180cDDD和>180cDDD1年内并发TN率分别为49.4%、33.3%、34.8%和28.9%(P<0.05)。研究涉及中药处方110个,其中性味方面寒、温、平性药及苦、辛、甘味药使用频次较高,归肝经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药效方面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结论中医药确有防治CLT患者发生TN作用,治疗符合CLT并发TN的中医病机。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瘿病;中医药;剂量-反应关系
3
|
3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86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林兰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撷要
王泽,包银兰,倪青,陈岩,林兰
2021, 40(11): 1194-119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5
摘要: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甲状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林兰教授是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疾病领域的奠基人,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外感风热毒邪侵袭少阳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基本病机,临证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和解少阳为基本治法,根据病情的动态演变分为早、中、后期进行辨治,适时灵活应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温补肾阳等法,同时中西药结合应用,并注重生活调摄,临床每获良效。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名医经验;清热解毒;和解少阳
2
|
7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46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信息窗
品牌学术活动简介 新时代 新挑战 新征程 中西医结合北京论坛
2021, 40(11): 1304.
摘要:<正>为促进京津冀地区优势医疗资源共享,2015年初,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津、冀两地中西医结合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三地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创建三地"中西医结合论坛"。实践过程中,学会不断探索完善,逐渐形成了"前期调研-意见征集-会前讨论-主题报告-会后交流-凝聚共识"的论坛建设模式,凝聚专家力量,围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建设、京津冀合作、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打造富有国际影响力、兼具中国特色的品牌学术论坛。自创办以来,已有张伯礼会长、刘清泉会长、李佃贵会长等一大批中西医结合院士、
2
|
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9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燕京医学传承与创新
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核心病机探寻
朱慧婷,郎娜,孙占学,张苍,崔炳南,史飞,张丰川,白彦萍,王萍,李萍
2021, 40(11): 1197-120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6
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北京地区中医专家对AD核心病机认识大致趋同,认为首先需要区分患者年龄阶段(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与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稳定期)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的辨识。综合来看,各位医家认为AD素体不足表现为胎毒遗热,涉及脾、肺和肾不足,和心、肝有热(火)。根据脏腑定位,婴幼儿和儿童以心、脾、肾为核心,急性期以心火为主;亚急性期以心火脾虚为主;慢性期及稳定期多为脾肾不足。青少年及成人以脾、肝、肾为核心,急性期病机多为肝经湿热,血热生风;慢性期多为脾虚湿郁,燥湿互化;稳定期多为脾虚血燥及脾肾不足。未来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等以进一步对AD中医核心病机进行分析,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病机;燕京医学;中医学
3
|
23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81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则治法
孙占学,朱慧婷,郎娜,张苍,崔炳南,史飞,张丰川,李萍,王萍,白彦萍
2021, 40(11): 1200-120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7
摘要:针对特应性皮炎(AD)治则治法中的热点问题,"燕京医学论坛"汇集AD领域在京著名中医专家进行讨论,就其关键问题发表见解如下:重视先天异禀的体质,加强调理禀赋;分清急慢虚实,分证论治,兼顾整体;内调外治,多法并用,相辅相成;重视调摄养护,纳入慢病管理体系;采用中西合璧手段,以医促研,以研促医,医研相长。总之,各医家核心内容是采用中医多种治疗手段,调理禀赋,辨证论治,同时发挥中西医优势,医研相长,体现现代中医治疗AD思路。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治则治法;燕京医学;中医学
2
|
20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94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臧福科宫廷理筋振髌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王锡友,付焘,于长禾,王福,臧福科
2021, 40(11): 1204-120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8
摘要: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肿痛明显时,常规推拿方案治疗效果欠佳。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臧福科教授临床经验,摸索出KOA急性肿痛期的治疗手法,即点穴开筋、按穴养筋、木穴舒筋、手模晃髌、摇揉膝眼、屈按膝眼、摆揉髌极、劳宫振髌,总结整理为宫廷理筋振髌法。手法柔筋止痛、滑利关节、消除肿胀,对肿胀疼痛较重的KOA有良好疗效,为KOA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宫廷理筋振髌法;臧福科;名医经验
2
|
3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49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刘清泉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经验
曾天玉,郭玉红,刘清泉
2021, 40(11): 1207-120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09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所主病机复杂,临床应用广泛,包括少阳病兼汗下津伤、少阳病兼表邪未解、少阳病兼水饮内结、厥阴病寒热错杂等,为刘清泉教授临证常用方剂。刘教授认为,其所主以肝热脾寒为主要病机,"肝热"指自我感觉异常,主要症状有急躁、失眠、易怒等,但没有相应的阳性体征;"脾寒"主要症状体征有畏寒、腹泻、舌质淡暗、淡紫、苔白腻水滑等。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剂量配比方面,应当根据相应疾病不同、病情缓急、症状轻重及个体体质差异适当配伍。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经验;异病同治;刘清泉
4
|
15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4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吕仁和应用活血药分期论治糖尿病经验
陈小愚,南赫,陈宇,王宣权,车彪,邵凡,李娜,肖永华,赵进喜,王世东,吕仁和
2021, 40(11): 1209-121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0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吕仁和教授在糖尿病不同时期应用活血药的规律。方法收集吕仁和教授门诊诊治糖尿病病例,并应用频次分析、卡方检验、聚类分析方法对治疗处方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295例;活血药的使用频率为22%,在所有用药类别中排第3位;吕仁和教授主张将糖尿病中医分期分为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三期含活血药处方占比分别为20%、84%、95%,各期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瘅期应用活血药为丹参,消渴期应用活血药按使用频率排列依次为丹参、牛膝、鬼箭羽、川芎、郁金、桃仁、红花、泽兰、水红花子,消瘅期应用活血药按使用频率排列依次为丹参、牛膝、川芎、泽兰、鬼箭羽、水红花子、莪术、桃仁、红花、郁金,其中鬼箭羽、郁金、泽兰、莪术在消渴期和消瘅期的使用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聚类分析,得到消渴期活血药常用药物组合7组,消瘅期活血药常用药物组合8组。结论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使用含活血药处方的占比在消瘅期>消渴期>脾瘅期,且在不同分期活血药的选择与配伍各有特点。
关键词:糖尿病;活血药;分期论治;吕仁和;数据挖掘
2
|
8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6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翁维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经验
李岩,钱真真,翁维良
2021, 40(11): 1212-121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1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翁维良教授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狭窄(ISR)的临床经验。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再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核心处方,讨论治则与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20例,涉及用药168味,通过关联规则结合翁教授用药习惯,总结核心处方药物为丹参、红花、赤芍、郁金、黄芪、太子参、三棱、川芎、莪术、五味子。用药方面则多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同时强调双心同治,心肝同调;因时制宜,季节用药;慢病调理,顾护脾胃。结论翁维良治疗PCI后ISR以益气活血为主要治则,兼养阴清热、理气宁心、温阳通络、化痰祛湿法。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再狭窄;名医经验;翁维良
4
|
3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学术探讨
穴位刺激相关中医非药物疗法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点与报告规范
晏利姣,曹卉娟,梁士兵,来保勇,张英英,刘建平
2021, 40(11): 1215-121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2
摘要:个案报告作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重要传播方式,其设计的科学性及报告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中医非药物疗法相关个案报告研究能更好地被临床借鉴。本文首先针对病例报告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的部分(病例的选择和疗效评定)进行探讨,并提供设计要点。此外,本文还基于国际个案报告撰写规范报告清单,结合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的特点并参考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和艾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初步拟定了穴位刺激相关中医非药物疗法个案报告建议条目和规范。根据非药物疗法个案报告的特殊性,本文还对报告的引言、干预和讨论部分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个案研究;报告规范;设计要点;非药物疗法;穴位刺激;中医药
4
|
2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5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以一贯煎为例探讨中成药研发中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标准
黄钲淇,张钤奥,刘果
2021, 40(11): 1218-122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3
摘要:经典名方研发工作是中成药开发领域的热点,已经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中一贯煎的出处为《医方絜度》,与现有通行记载有别,其关键信息较同期公布的其余6首方剂有特殊性,出处应为《续名医类案》,书中剂量为钱敏捷个人经验,药物比例也与魏玉璜原意有别,不可作为标准推广于临床。方中川楝子具小毒,在开发为上市中成药时需特别注意用量与炮制。
关键词:一贯煎;来源;中成药;药物研发;经典名方
2
|
10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8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从郁论治心血管疾病之越鞠丸应用
周思敏,徐思雨,姚魁武
2021, 40(11): 1222-122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4
摘要: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内科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医者提出从郁论治心血管疾病。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既属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六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尤以气郁为甚。临床对于气血郁滞之胸痹的治疗应围绕疏肝理气、开郁散结、活血通络之法;对于由"郁"所致心悸的治疗,应分别以疏肝解郁定悸、和血解郁、涤痰解郁、发越郁热、补益心脾、祛湿解郁为法;对于由"郁"所致眩晕的治疗,重在疏肝理气解郁,随证辅之以化瘀化痰降火,补益脏气、调补气血,健脾祛湿、益气活血诸法。临床以"解诸郁"之越鞠丸加减治疗因郁而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越鞠丸;从郁论治;心血管疾病
2
|
5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慢性肾脏病审因论治探析
袁钟瑜,谢惠迪,杜青,柳红芳
2021, 40(11): 1225-122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5
摘要:审因论治强调针对疾病病因病机确立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特征性脉症进行证候的辨别和治则的确立。但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脏病(CKD)多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疾病病因病机的辨析带来了挑战。根据不同CK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总结出取独法、析因法及析因联合审证法的审因论治方法。其中取独法聚焦临床主症以获取关键病因病机,析因法从肾脏微观病理变化出发辨析疾病病机,析因联合审证法将肾脏微观病理变化与临床证候特征相结合以探求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取独法辨治糖尿病肾病、析因法辨治多囊肾病及析因联合审证法辨治痛风性肾病为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中医审因论治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审因论治;病因病机
2
|
10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62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温补消和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探讨
宋锦华,张宁
2021, 40(11): 1228-123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6
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属中医学"虚劳"范畴。甲减多呈现虚、寒、滞的特点,治疗宜温、补、消、和数法并用。"温"即温阳散寒,常用附子、干姜、桂枝、吴茱萸等,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丸、真武汤;"补"即补益脾肾,为治病之本,用补肾填精(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黄精、肉苁蓉等)及健脾益气(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之品,填补肾精、健运脾气,偏于肾精亏虚者选用参芪地黄汤,偏于脾气虚选用生脉饮、补中益气汤等;"和"指调和肝脾,常用调理肝脾气机药,如柴胡、香附、郁金、佛手、陈皮、枳壳、厚朴等,常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小柴胡汤等;"消"法包括理气、化痰、利湿、活血等治法,应依据病情随证治之,酌情使用。如此温阳散寒、补益脾肾、调和肝脾以治本,理气、利湿、化痰、活血以治标。因个体差异,多以经方、时方合方应用,一人一方,药证相应。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整体观;温补消和
2
|
3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逸则气滞”理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徐浩东,姜泉,周新尧,程增玉,唐晓颇
2021, 40(11): 1231-123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7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骨破坏、功能丧失是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而适当进行功能锻炼能减缓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进展。从《医学入门》"逸则气滞"理论出发,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可根据"逸则气滞"的特点指导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及调护,使脾升胃降、肝升肺降、郁热得清、痰饮瘀血得化,从而达到缓解症状、减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逸则气滞;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功能锻炼
2
|
5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50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和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赵鑫,徐蕾,武庆娟,刘爽,李娟梅,吕文良
2021, 40(11): 1233-123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8
摘要:"和法"是指通过既无太过、又无不及的治疗手段来调和身心矛盾,使其恢复到适度、协调、均势、健康状态的一种中医治法,在临床中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如拔刺雪污。人体受乙型肝炎疫毒所侵,一身之脏腑气血、三焦六经皆为其所乱,渐成正虚邪恋、寒热错杂、痰湿瘀结、气血失和之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正宜和法。基于"和法"从揆度病机,扶正解毒;祛湿化瘀,调和寒热;燮和气血,而致和平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关键词:和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2
|
5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8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本草纲目》治疗脾胃病验案探析
聂璐,涂华
2021, 40(11): 1237-124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19
摘要:《本草纲目》中有关脾胃病的验案共计91例,其中李时珍本人验案19例,涉及胃痛、吐酸、痞满、呕吐反胃、噎膈、呃逆、腹痛、泄泻等常见疾病,既有对先贤诊治脾胃病经验的总结,也有诊治脾胃病的独特思路,如从肾论治顽固性呃逆、久泻,从风论治水泻,从痰论治便秘等。通过对这些验案进行解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李时珍的用药方法和治疗经验,进一步加深对李时珍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的认识,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李时珍;本草纲目;脾胃病;验案
2
|
64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49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幼幼集成》小儿指纹诊法及其现代临床应用
李晨,申秉炎
2021, 40(11): 1241-124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0
摘要:《幼幼集成》一书宗《内经》《伤寒》之旨,兼采诸家之长,又不为所拘,对小儿指纹诊法有其独到见解,突出了指纹的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其"三观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的指纹辨证方法,对儿科有实际指导意义。笔者对该书中小儿指纹诊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所包含望三关、颜色、浮沉等内容进行逐一梳理,并列举该诊法的部分现代临床应用,进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幼幼集成;小儿指纹;临床应用
4
|
2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8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三优教学团队建设特色与思考
李昕,高颖,石凌力,李雁
2021, 40(11): 1244-124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1
摘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实训教学团队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发展完善,于2017年获评"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方面完善人员配置,培养稳定骨干力量,实训队伍与基地建设相辅相成;教学特色为创建良性循环培养模式、加强核心优质课程建设、运用高级模拟仿真设备辅助实训教学、定制开发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建设科学客观评价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实训项目创新建立了"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目的"的实训科目,注重实训教学体现中医特色,通过"模型(模拟人)-标准化病人-患者"的实践过程,在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等模拟问诊、查体、制定诊疗方案和操作的练习中,实现了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倡导信息技术与中医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2
|
3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1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临证纵横
加味苍麻丸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痰湿蕴肺证80例临床观察
温宇龙,王玉光,王旭,郭亚丽,刘锡曈,刘建
2021, 40(11): 1247-125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2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苍麻丸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痰湿蕴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痰湿蕴肺证患者120例,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予加味苍麻丸汤剂口服;对照组予羧甲司坦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咳嗽咳痰问卷(CASA-Q)评分、24 h痰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
%)、急性加重次数、中医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1.6%,对照组为59.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SA-Q的4项区域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痰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EV
1
%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加重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4周、8周随访时,试验组CASA-Q 4项区域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苍麻丸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痰湿蕴肺证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CASA-Q评分、减少痰量、改善肺功能,对气道黏液高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加味苍麻丸;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痰湿蕴肺;气道黏液高分泌
2
|
2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9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观察王乐亭老十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枢的影响
陈鹏,王忠艳,刘慧林,付渊博,张涛,夏秋玉,袁芳,侯学思,霍健伟
2021, 40(11): 1252-125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3
摘要:目的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脑功能低频振幅的角度探讨老十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枢的影响机制。方法对27例FD患者采用老十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DSI)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评估,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对其症状积分变化和rs-f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针刺前后FD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NDS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FD患者经老十针针刺治疗后症状好转,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双侧小脑后叶、双侧颞上回、左侧梭状回、双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缘上回。结论王乐亭老十针穴位处方可改善FD患者额叶、颞叶、小脑等脑区神经元活动强度,进而调节其胃肠功能和精神情绪。
关键词:老十针;功能磁共振;功能性消化不良;王乐亭
2
|
5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62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柴胡疏肝汤加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效果观察
杨惠婷,胡春维,王灿军,秋艳萍,刘志华,张斌
2021, 40(11): 1255-125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4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汤加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此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氧化应激(SOD、MDA)、免疫功能(IgA、IgG、IgM)、细胞免疫(CD3
+
、CD4
+
、CD4
+
/CD8
+
)、认知功能(FIQ、PIQ、VIQ)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OD、IgA、IgG、CD3
+
、CD4
+
、CD4
+
/CD8
+
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IQ、PIQ、VIQ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胡疏肝汤加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能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疗效确切。
关键词:柴胡疏肝汤加味;左乙拉西坦;小儿;癫痫;免疫功能;认知功能;氧化应激
2
|
26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3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中药止咳膏方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60例疗效观察
闫立娜,吉庆凤,刘玉潇,张会娟,王志宏,王友凤,范秋月
2021, 40(11): 1259-126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止咳膏方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2组,排除不合格病例后,对照组58例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止咳膏方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变化、咳嗽疗效、咳嗽缓解时间。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值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痰气喘积分在治疗7 d、14 d时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时,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疗效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为70.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天数(6.55±1.12)d,对照组为(8.43±1.58)d,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主要为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与轻度恶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止咳膏方配合推拿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过敏性咳嗽临床症状,提高咳嗽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咳嗽;膏方;推拿
2
|
3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2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文献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前后证候要素演变规律
芦瑞霞,张敏,陈鑫,王玲玲,衷敬柏
2021, 40(11): 1262-126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6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前后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CBM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8月30日,提取发表期刊、研究所在地区、研究例数、男女比例、年龄范围、证候采集时间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等信息,并按照不同的中医诊断标准、不同地区进行分组。结果共检出文献35篇,共计6 941例患者;介入术前后的证型以血瘀、气虚、痰浊为主;热蕴、气虚、阴虚、阳虚证在北部地区最高,气滞证在中部地区最高,血瘀、寒凝证在南部、北部地区均较高。结论气虚、血瘀、痰浊始终是冠心病介入前后的主要证候要素,介入治疗可短暂改变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但不能改变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证候差异与地区和气候因素有关。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术;中医证型;证候要素
2
|
67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92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清泉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用药规律
陈奕杉,刘清泉,张淑文,曲永龙,赵国桢,卢幼然
2021, 40(11): 1267-127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7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清泉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HIS系统查询2012年3月—2020年1月刘清泉教授的门诊支气管扩张症医案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库,用SPSS 21.0软件进行中药频次剂量、中药性味归经频次、聚类、关联、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78张处方。高频次药物以补气健脾理气、清热燥湿化痰、润肺养阴生津、清肺止咳排脓、活血为主。温、寒为主,偏甘、苦、辛,主入胃、肺、肝。得到了5组药物聚类和以炙甘草为中心的四级中药网络图。结论刘清泉教授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千金苇茎汤、麻杏石甘汤为主,同时药专力宏,药少而精。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刘清泉
3
|
8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4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分析
周忠阳,王旭杰,张菀桐,王妙然,张蕊,张雪雪,李嘉茜,唐威,吴宇飞,李秋艳
2021, 40(11): 1271-127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8
摘要:目的发掘现代医案中诊治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验案,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软件中的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工具分析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医处方261首,涉及药物173味,其中高频次药物分别为白术、半夏、甘草、茯苓、陈皮、党参等;四气多以温性为主,五味主要为辛、甘、苦;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处方则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原则以辛开苦降为主,同时辅以疏肝、益气、活血。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药;数据挖掘;古今医案云平台;用药规律
2
|
14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8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跟痛症的选穴规律分析
皋毓,祝永刚,肖辉灯,陈海东,李泽宇,钱嘉铭,崔玉石,柳根哲
2021, 40(11): 1274-127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29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跟痛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针灸处方,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提取出78组针灸处方,共计52个穴位,累计288频次。针灸治疗跟痛症使用频次前6位的穴位是太溪、昆仑、阿是、仆参、三阴交、照海;肾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主要选取五输穴、原穴、交会穴;穴位分布以下肢为主。主穴关联分析示核心穴对为"太溪-昆仑";主穴聚类分析示有:太溪-昆仑-阿是、仆参-照海-申脉-悬钟和其他穴位3大聚类。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所得用穴及配伍规律,一定程度上可为跟痛症的临床治疗选穴提供参考。
关键词:跟痛症;针灸;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2
|
8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5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中药联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刘倩,毛心勇,张涛,独思静,国嵩,苏晓兰,杨洋,魏玮
2021, 40(11): 1277-128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3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立时间至2020年6月2日。检索中药联合艾灸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8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中药联合艾灸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1),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P<0.01),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中药联合艾灸治疗IBS-D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但仍需高质量研究验证该结论。
关键词:中药;艾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Meta分析
2
|
10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6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文献分析
赵舒曼,郭传,沈佳晨,任翼,方吕贵,饶向荣
2021, 40(11): 1282-128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31
摘要: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CKD)临床研究的文献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词为"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不全""慢肾衰""肾康注射液""Chronic Kidney Disease""Shenkang injection"。采用文献计量学、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文献名称、出版时间、来源期刊、RCT方法学质量、CKD分期、中医证候、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59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248篇,非随机干预性研究85篇,回顾性研究16篇,病例报道10篇。自2010年以来,关于肾康注射液治疗CKD的发文量迅速攀升。研究主要涉及CKD3-5期或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共有38项研究提及了中医证候。所有研究的干预措施均基于常规对症治疗,189篇文献将肾康注射液作为联合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关于主要指标,245项临床研究使用了"疗效判定标准"。3篇文献报道使用肾康注射液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此外,纳入的248项RCT的方法学质量一般,所有文献均未交代随机方案的隐匿,偏倚风险不清楚,98.05%的文献获得了阳性结果。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CKD具有良好的疗效,应用前景良好,但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较低。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慢性肾脏病;文献计量学;方法学质量
2
|
5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77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中医经典方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郑瑛瑛,陶琳
2021, 40(11): 1285-128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3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6种经典中药方剂单用或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s,收集6种方剂治疗GERD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以NoteExpress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2评价文献质量,并用Stata 15.1和ADDIS 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49项文献,4786例患者,13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示仅四逆散疗效低于PPI,半夏厚朴汤联合PPI、半夏泻心汤联合PPI疗效最佳;单用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疗效较好;半夏泻心汤联合PPI疗效优于半夏泻心汤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半夏厚朴汤联合PPI及半夏泻心汤联合PPI治疗GERD。
关键词:中医药;胃食管反流病;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2
|
159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95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檀香清肺八珍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子机制
李婧,格根朝克
2021, 40(11): 1290-129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33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蒙医经验方檀香清肺八珍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搜索复方中药化学成分并获取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平台搜索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的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得到靶点蛋白所对应的标准基因名。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化合物-疾病"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ClueGo软件进行富集分析,最后使用Pymol 2.3软件对核心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Adobe Illustrator CC软件绘制信号通路图。结果得到檀香清肺八珍汤有效化合物59种,107个"化合物-疾病"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得到12个核心靶点。利用ClueGo分析获得511条GO条目及99条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白藜芦醇与核心靶点IL6具有很好的结合力。结论檀香清肺八珍汤可能通过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等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协同作用。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檀香清肺八珍汤;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名蒙中医;经验方
2
|
6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92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文献综述
灼口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中西医治疗
丁洋,罗晔,孟梦
2021, 40(11): 1295-129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34
摘要: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多病因的复杂疾病,涉及局部和全身多方面。口腔作为幽门螺杆菌的第二贮存地,与本病的关系逐渐被认识。本文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对灼口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期待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灼口综合征;幽门螺杆菌;中西医治疗;文献综述
2
|
45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87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分期辨治的研究进展
包瑜,张培彤
2021, 40(11): 1299-130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1.11.035
摘要:肺癌的西医分期与中医分期都体现了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二者具有一定的联系。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结合西医分期,明确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分早、中、晚期探讨其辨证和治疗,早期(Ⅰ期、Ⅱ期)邪实正存,以攻邪为主;中期(Ⅲ期)邪正交争,攻补兼施;晚期(Ⅳ期)正虚邪侵,扶正兼以攻邪。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辨证论治;文献综述
2
|
10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193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1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