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2 10

      专题

    • 胡元会,寿鑫甜,朱雪萍,周妍,张雪松,张广辉
      2022, 41(10): 1076-107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1
      摘要:心房颤动作为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的代表之一,近30年以来,发病率、致死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型口服抗凝药不断研制,导管消融术等外科复律手段逐渐成熟。然而,目前的治疗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医药基于“主观+客观”诊断模式的有机融合和精准诊断,立足“心-脉-血-气-神”一体观,重视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联合应用、多途径多靶点的全面覆盖以及传统中药相互间减毒增效的配伍,具有疗效显著、手段丰富、安全性高等特点,凸显中医药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重要性与优势。  
      关键词:心房颤动;中医药;优势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2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石晶晶,孟昊,寿鑫甜,段成林,胡元会
      2022, 41(10): 1079-108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2
      摘要:目的验证芪珀生脉颗粒通过调节PI3K/SGK1信号通路改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大鼠心房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拉帕米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共6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心房肌组织病理改变,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SGK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大鼠心房肌PI3K、CT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GK1蛋白的磷酸化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珀生脉颗粒可有效改善房颤过程中的心房纤维化、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PI3K/SGK1信号通路,包括下调PI3K、CTGF蛋白的表达,减少SGK1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关键词:芪珀生脉颗粒;心房颤动;PI3K/SGK1信号通路;心房肌纤维化;大鼠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4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石树青,殷仕洁,张雪松,杜宜航,胡元会
      2022, 41(10): 1084-109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3
      摘要:目的研究芪珀生脉颗粒含药血清改善快速起搏诱导的HL-1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运用电刺激HL-1心房肌细胞,在体外建立快速起搏的心房颤动细胞模型。随后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沉默PGC-1α基因表达,并给予芪珀生脉颗粒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干预,通过检测线粒体数量、ATP合成能力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观察在PGC-1α基因沉默时,芪珀生脉颗粒是否能发挥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及促进合成作用。结果芪珀生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以提高快速起搏的HL-1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ATP含量,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转染PGC-1α siRNA后,芪珀生脉颗粒的线粒体保护作用被阻断。结论芪珀生脉颗粒通过PGC-1α/NRF-1/Tfam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快速起搏HL-1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关键词:芪珀生脉颗粒;线粒体生物合成;HL-1心肌细胞;PGC-1α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4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贾秋蕾,肖响,胡元会,朱宝琛,韩文兵
      2022, 41(10): 1091-109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4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282例,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中医证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中医常见证候。结果胸闷、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是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最常见症状;舌暗红、苔黄腻为常见舌象;脉弦细、脉弦滑为常见脉象;常见的中医证候为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阴虚火旺证、血瘀水停证。结论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主要证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冠心病;聚类分析;证候特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3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袁果真,吴欣媛,纪鑫毓,薛文静,石晶晶
      2022, 41(10): 1096-110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5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CHD-PAF)的中医证候分类情况。方法纳入365例CHD-PAF患者,制定中医症状评分量表,收集一般临床信息和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诊信息进行降维,将特征根大于1的初始公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CHD-PAF的常见中医证候分类。结果365例CHD-PAF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可提取13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13个公因子可被聚为4类,结合既往共识和专家意见,可将聚类结果归纳为心脾阳虚、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证和肝阳上亢、热扰心神证。结论CHD-PAF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常见证候为心脾阳虚、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证和肝阳上亢、热扰心神证。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冠心病;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医证候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褚瑜光,柴若宁,杨亦含,袁果真
      2022, 41(10): 1102-110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6
      摘要:目的寻找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CHD-PAF)心脾阳虚、痰浊内阻证(简称痰浊证)血清胆汁酸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UHPLC-MS/MS)技术检测CHD-PAF痰浊证和非痰浊证患者以及健康人的43种血清胆汁酸的浓度和含量,使用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PLS-DA)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胆汁酸组代谢轮廓,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血清胆汁酸与CHD-PAF痰浊证患者的临床表型及证候发生的相关性,筛选CHD-PAF痰浊证的潜在胆汁酸生物标记物。结果CHD-PAF痰浊证患者的血清胆汁酸谱较非痰浊证患者发生显著变化,血清胆汁酸水平较非痰浊证患者显著升高,并与CHD-PAF痰浊证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以总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的相关性最强。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和游离胆汁酸升高可作为CHD-PAF心脾阳虚、痰浊内阻证临床辨证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冠心病;痰浊证;胆汁酸代谢组;生物标志物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3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临床研究

    • 邢俊艳,孟元,李益萌,崔家霖,王莺洁,高彦彬
      2022, 41(10): 1110-111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7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利湿通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糖尿病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加服健脾利湿通络方,1剂/d,早晚分服;对照组加服苯溴马隆,50 mg/d,1次/d。2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尿酸(UA)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一氧化氮(NO)、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总有效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BG、2 h PBG、HbA1C、UA、XOD、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苯溴马隆相比,健脾利湿通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安全有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健脾利湿通络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石洁,商秀洋,王丽昀
      2022, 41(10): 1115-111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8
      摘要:目的观察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卡维地洛片治疗肝经郁热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率增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就诊的静息心率>80次/min、肝经郁热型1、2级高血压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予卡维地洛10 mg/次,2次/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予清肝降压胶囊1.5 g/次,3次/d。2周后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卡维地洛加量为20 mg/次,2次/d,疗程为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2、4周2组SBP、DBP、静息心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联合组SBP低于单药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单药组(P<0.05);2组心率达标率、卡维地洛加量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P<0.05),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卡维地洛可以提高合并慢性心率增快的肝经郁热型1、2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卡维地洛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心率增快;清肝降压胶囊;卡维地洛;肝经郁热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1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王玲玲,衷敬柏
      2022, 41(10): 1119-112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09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的运气禀赋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20例,其中25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为急性心梗组,263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为非心梗组。根据干支纪年规定确定患者出生日期所属的中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及司天/在泉之气。用二元线性回归分层分析2组运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运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各时段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心梗组相比,急性心梗组男性多于女性(χ2=30.347,P=0.000),年龄偏大(t=10.321,P=0.000)。2组出生年份的天干、客运、客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运、主运、主气、司天/在泉之气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发现年运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气各时段危险因素有主气-少阴君火、主气-太阴湿土、主气-厥阴风木、主气-少阳相火、主运-水运太过。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运气禀赋可能存在差异,急性心梗患者主运以土运不及,主气以太阳寒水,司天/在泉以阳明燥金/少阴君火者多见;非心梗患者主运以金运不及,主气以少阳相火,司天/在泉以太阳寒水/太阴湿土者多见。  
      关键词:运气禀赋;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年运;主运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2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张慧芸,陈自佳,张省委,寿好长,韩冉
      2022, 41(10): 1123-112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肺炎患儿200例,就诊或住院当日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呼吸道病原,包括流感病毒A型(IVA)、流感病毒B型(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副流感病毒(PIV)等,并分析病原体分布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200例肺炎患儿中111例检出1种或多种病原体,阳性率为55.50%(111/200),其中IVB检出率最高(37.50%),其次是MP(28.00%),其他病原体检出率较低,依次为IVA、RSV、ADV、PIV、CP;病原体分布与患儿年龄、季节及中医证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风热闭肺和痰热闭肺证型在3~7岁组高发,其次为>7岁组,<3岁组最低(P<0.05);风热闭肺证在春季高发,痰热闭肺证在春季和冬季高发(P<0.05)。结论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体为IVB和MP,中医证型以风热闭肺和痰热闭肺证多见,病原体分布与中医证型无明显联系,但中医证型与患儿发病年龄及发病季节相关。  
      关键词:小儿;肺炎;病原体;中医证型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2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李根,贾文玉,王雅欣,汪红兵
      2022, 41(10): 1127-113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1
      摘要:目的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GCNA)识别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及治疗中药。方法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数据,运用R软件包limma进行差异分析,确定肝细胞癌和正常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对差异基因做富集分析,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与HCC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的基因模块,将基因模块中的基因与DisGeNET数据库中HCC相关的差异基因做韦恩图确定关键基因,并绘制KM曲线对关键基因进行预后评估;通过ENCORI检索相关基因的miRNA,通过Coremine Medical分析治疗关键基因的中药,并构建基因-中药网络图。结果确定了3 832个差异表达基因(1 698个表达上调,2 134个表达下调)。富集分析表明,表达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表达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有机酸、小分子、脂质代谢等过程。WGCNA确定了10个与HCC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的基因模块,包括与HCC发病相关的红色和蓝绿色模块。对后2个Hub模块的基因进行筛选,共获得2个Hub基因(CCNB1、EZH2),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P<0.05),并获得郁金和姜黄2味治疗关键基因的中药。结论CCNB1、EZH2可能为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郁金和姜黄可能为治疗HCC的潜在中药。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关键基因;中药;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中医外治法

    • 邵翔,黄雪,马金戈,于洋,沈文洁,王秋霜,李敏,李素那,钱丽旗
      2022, 41(10): 1135-113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刺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运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补肾解郁汤联合舌下“金津、玉液”穴位针刺放血法治疗,刺络放血法每月治疗1次,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LH/FSH、睾酮(T)水平,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卵巢体积缩小,AFC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增厚(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FSH、LH、LH/FSH、T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LH、LH/FSH、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和随访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中药联合舌下刺络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促进月经功能恢复及卵泡发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补肾解郁汤;刺络法;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月经不调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1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唐志岚,牛志军
      2022, 41(10): 1140-114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3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活血通痹膏外用4周并联合功能锻炼8周,对照组单独采用功能锻炼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的活动度,用腕关节功能自评量表(PRWE)评价腕关节功能障碍;治疗8周,采用Gartland和Werley(G-W)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8周时,2组腕关节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腕关节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试验组掌屈、桡偏、尺偏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试验组旋前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腕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试验组PRW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试验组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痹膏外用联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疼痛程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障碍;活血通痹膏;功能锻炼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苏冬梅,李树斌,王永清
      2022, 41(10): 1145-114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熨法对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阳虚型IBS-D患者分成2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神阙穴热奄包热熨,每天1次,每次持续30 min;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培菲康)840 mg口服,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双歧杆菌、粪便涂片杆菌比例,以及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总积分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各个治疗时间点肠道双歧杆菌水平、杆菌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IBS-SSS总积分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且治疗组在各个治疗时间点肠道双歧杆菌的增长、粪便涂片杆菌比例的提高及IBS-SSS总积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阙穴热奄包热熨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水平及杆菌比例,进而纠正IBS-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阳虚型;中药热熨法;热奄包;肠道菌群;双歧杆菌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潘慧钗,贺仲晨,李伯武,李军,谭方,李璐璐,李雪莉,王一佼,康立华,崔述生
      2022, 41(10): 1149-115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5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八法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PDS伴焦虑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腹部八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以及4周、8周随访时分别对2组进行餐后不适综合征症状积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的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及4、8周随访时,2组餐后腹胀不适、早饱、胃纳减少、嗳气、上腹灼热症状积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2组8周随访时上腹灼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及4、8周随访,2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及8周随访时,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无明显复发,对照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4~8周出现复发。结论腹部八法能够明显缓解PD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焦虑状态,安全且无复发。  
      关键词:腹部八法;餐后不适综合征;焦虑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1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刘书红,霍晶晶,严康,赵保亚,赵燕,赵亚楠
      2022, 41(10): 1153-115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6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膏摩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滞血瘀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便秘的住院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在中医内科便秘护理常规基础上,给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部中药膏摩疗法,2组均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时及治疗结束后第30天随访时便秘量表评分、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时,对照组排便形状、频率、困难程度、腹痛、排便时间、排便辅助形式、24 h排便失败次数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排便形状、频率、困难程度、排便完整性、腹痛、排便时间、排便辅助形式、24 h排便失败次数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随访时与治疗2周时便秘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访时,排便形状、频率、困难程度、排便完整性、腹痛、排便时间、排便辅助形式、24 h排便失败次数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2周时(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时,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2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时(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无局部皮肤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膏摩疗法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气滞血瘀型便秘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且长期效果优于乳果糖口服液治疗。  
      关键词:便秘;恶性肿瘤,中药膏摩疗法;气滞血瘀型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实验研究

    • 张涛,龚照元,魏玮,苏晓兰
      2022, 41(10): 1158-116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7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健脾调肠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及对脾脏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DSS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36只SPF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采用2.5% DSS水溶液诱导小鼠DSS结肠炎模型。造模结束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清热健脾调肠方0.88、0.44、0.22 g/(kg·d)灌胃;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混悬液0.52 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分别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干预7 d。观察各组小鼠进食量、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和组织病理学;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Treg、Th17、CD4+、CD8+细胞比例。结果中药中、高剂量组可增加结肠炎小鼠摄食量、体质量,恢复结肠形态,改善病理损伤,降低DAI,小鼠脾脏Treg、CD4+细胞比例升高,Th17、CD8+细胞比例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TNF-α、CRP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清热健脾调肠方能够增加DSS结肠炎小鼠体质量、进食量,降低DAI评分,减轻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DSS结肠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平衡,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DSS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清热健脾调肠方;T淋巴细胞;动物实验;小鼠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3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倪诗婷,杨天歌,高旭华,刘润花,孙雨,陶欧
      2022, 41(10): 1164-116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8
      摘要:目的用ASTREE Ⅱ电子舌量化三七味觉特征,以20、40、60头三七为例建立不同头数三七的分类识别模型。方法使用电子舌采集不同头数三七的味觉信息,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优化传感器阵列,建立分类识别模型,考察优化前后分类效果。同时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分析其与电子舌传感器响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S(苦味,>3 500)传感器响应值最高,ANS(甜味,>2 000)响应值较高,符合三七“味苦回甜”的味觉信息描述。判别因子分析成功建立不同头数三七分类识别模型,传感器阵列优化后为PKS、ANS、SCS,验证得分由97分提高至100分,有较好分类识别功能。统计分析得40头三七的皂苷含量最高,头数与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SCS传感器响应值与人参皂苷Rg1含量负相关,显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83)。结论电子舌可量化中药三七味觉特征信息,可分类识别不同头数三七,为三七质量等级分类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子舌;三七;等级;分类识别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1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学术探讨

    • 曹增,刘倩,王钰铭,张格知,陶紫晶,独思静,牛然,杨洋,魏玮
      2022, 41(10): 1168-117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19
      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以腹痛、腹泻为基础症状,以反复发作、病程长、无器质性病变、精神心理因素突出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脾肾阳虚证为IBS-D主要的证型之一,且该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临床上可选用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调枢”广义为调节神明之枢(脑)、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在IBS-D证治中“调枢”为调节脏腑之枢(脾胃),以畅达中焦气机。由四神丸化裁加减的温肾健脾调枢方对该病有较好疗效,心理调摄是提高本病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温肾健脾调枢法;脾肾阳虚证;四神丸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8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杨征征,李书娇,刘宏潇
      2022, 41(10): 1171-117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0
      摘要:基于中医伏饮理论,认为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以元气亏虚、饮邪内伏、郁热成毒、水血痼结为核心病机。脾肾两虚、饮邪久伏是发病基础;伏饮久稽、郁热成毒是发病关键;伏饮日久、水血痼结是最终结局。强调应分期论治,缓解期治疗原则为温而补之、伏而逐之,健脾益肾、通阳逐饮为主要治法,以真武汤合五皮饮加味;活动期治疗原则为补而托之、化而清之,补托清解、解毒化饮为主要治法,以四神煎合五皮饮加味;迁延期的治疗强调血水同治、破血攻饮,以当归芍药散合控涎丹加味。  
      关键词:伏饮理论;缓和性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通阳逐饮;解毒化饮;破血攻饮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许韵,侯承志,胡木,冯玲
      2022, 41(10): 1174-117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1
      摘要:心悸发病受生活、社会、心理多方因素综合影响,其病机关键为久虚为本、痰瘀为标、心神再伤。即有形之心被虚实之邪所困,无形之心被七情所郁,“双心”不通。结合心悸发病的病因病机,运用“以通为用”的治法,“双心”同调,采用寓通于补、化痰逐瘀通脉、畅通心神的治法,为临床辨治心悸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心悸;以通为用;“双心”同调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0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徐晓涵,刘宏潇
      2022, 41(10): 1177-118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2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作为重大疑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笔者团队提出该病的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湿热痹阻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在此基础上受《证治汇补》启发,以“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为临床诊疗思路,从“以通为补、以补助疏、以养固本”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作经验总结,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疏邪滞理经隧;补真元养血气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李奕萱,李西钰,刘璐,袁芳,王麟鹏,孙敬青
      2022, 41(10): 1181-118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3
      摘要: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患部红肿热痛,一般认为本病属于热证。古籍中关于火针治疗热证有一定争议。随着对火针认识的发展,认为火针具有引气和发散的作用,温通之力强且力量集中,可直达病所以助火热毒邪外散、引热外达。结合火针本身具有早期干预、直达病所、疗效显著、花费少、安全等优势,运用火针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火针;针灸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2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李佳辉,荣文雅,程爽,袁卓雅,梁子晗,马瑞雪,崔延飞,王睿林
      2022, 41(10): 1184-118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4
      摘要:对肝臭的中医理论进行溯源,总结和整理肝臭成分的现代研究成果,探讨中医肝臭嗅诊辨证与现代医学肝臭物质基础之间的关联。将肝臭中医嗅诊理论与肝臭成分的现代医学客观化研究成果相结合,旨在阐释中医肝臭嗅诊辨证及其客观化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臭;嗅诊;中西医结合;肝病;挥发性有机物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0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医案医话

    • 李雯,周涛,姜春燕,姜希,苏婕,蔡一歌,赵子赫,程皓洋,江雅楠,李玉梅,周冬梅
      2022, 41(10): 1187-119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5
      关键词:银屑病;司库奇尤单抗;不良反应;中医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0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戴浩然,刘菲,张乃芊,刘先利,刘宝利
      2022, 41(10): 1191-119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6
      关键词:小便不利;六经八纲辨证;经方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0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陈宏丽,林谦
      2022, 41(10): 1193-119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7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不良反应;益气活血利水法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599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于道远,陆海艳,黄禾青,杨洁,张明明,代红雨
      2022, 41(10): 1195-119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8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中西医结合疗法;黄药子   
      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1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文献综述

    • 张鹏,孙合乐,刘文娟,徐佳,李琦
      2022, 41(10): 1197-119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29
      摘要: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独特优势,但临床上缺乏COPD中医证候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不能客观、精确地反映组织、细胞或器官中的动态变化,制约了中医药优势的发挥。从炎症指标、凝血指标、免疫指标等方面探讨COPD不同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可以为COPD中医证候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探寻COPD不同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0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齐翎羽,周航,闫世艳,杨静雯,刘存志
      2022, 41(10): 1200-120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10.030
      摘要: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缺乏器质性改变的胃肠疾病,本文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3种常见相关疾病,总结目前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并针对针灸治疗上述功能性胃肠病存在的不足,从针灸标准化方案、统一评价体系与针灸医师资质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证据;未来展望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960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