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2
年
第
2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临床研究
健脾化湿止血方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研究
侯艺鑫,张群,于浩,杨玉英,江宇泳
2022, 41(2): 107-11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1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止血方对乙肝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医对照组,各55例。西医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止血方,疗程12周,随访至48周。观察2组患者48周内再出血率以及肝功能、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第4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出血率45.5 %,西医对照组为63.6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ALB水平与西医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自治疗8周起,中医证候评分较西医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止血方能促进乙肝肝硬化患者蛋白合成,改善中医症状,降低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风险。
关键词:健脾化湿止血方;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中医治法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结合胃镜下黏膜象辨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湿毒内蕴证46例临床观察
赵骞,何松蔚,刘畅,王昕泰,闫慧敏
2022, 41(2): 113-11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2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结合胃镜下黏膜象辨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腹型HSP湿毒内蕴证患儿10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结合胃镜下黏膜象辨证治疗)和对照组(中医辨证治疗),治疗过程中共脱落8例,最终纳入试验组、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激素等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青紫止痛汤口服,试验组给予结合胃镜下黏膜象辨证调整的中药方口服,2组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观察2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D-二聚体(D-Dimer)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腹痛、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D-Dimer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胃镜下黏膜象辨证治疗腹型HSP湿毒内蕴证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湿毒内蕴;黏膜象;胃镜;微观辨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8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润肌丹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航,陈妙,周华斌,丁戊坤,高杰
2022, 41(2): 119-12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3
摘要:目的观察润肌丹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经基础治疗、常规外科清创后,观察组给予润肌丹油纱条换药,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纱条换药,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创面面积、踝肱指数以及外周血WBC、CRP水平变化,观察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 %,对照组为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第7天开始,2组中医证候积分、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治疗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治疗28 d后创面面积缩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第7天开始,2组外周血WBC、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自治疗第21天开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踝肱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2组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肌丹油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够加速创面愈合,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润肌丹油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9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实验研究
葛根素对高糖环境下H
2
O
2
诱导人足细胞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机制
朱青青,李雪玲,严佳怡,樊奕琛,刘妮,钟逸斐
2022, 41(2): 125-13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4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高糖环境下H
2
O
2
诱导的人永生型足细胞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足细胞分组给予高糖(30 mmol/L Glucose)及不同浓度H
2
O
2
刺激,同时加不同浓度葛根素干预48 h。分组如下:H0组(H
2
O
2
0 μmol/L)、H100组(H
2
O
2
100 μmol/L)、H100+P3.3组(H
2
O
2
100 μmol/L+葛根素3.3 μmol/L)、H100+P10组(H
2
O
2
100 μmol/L+葛根素10 μmol/L)、H200组(H
2
O
2
200 μmol/L)、H200+P3.3组(H
2
O
2
200 μmol/L+葛根素3.3 μmol/L)、H200+P10组(H
2
O
2
200 μmol/L+葛根素10 μmol/L)。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TOMM22的蛋白表达;提取基因组DNA,qPCR检测mtDNA的表达;提取RNA,qPCR检测TFAM、NRF1 mRNA表达;测定各组ATP水平、ROS水平,并评价各组足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与H0组相比,H100、H200组ROS水平升高(P<0.01),H100、H100+P3.3组mtDNA拷贝数均减少(P<0.01),TFAM mRNA表达降低,基础呼吸、质子渗漏、最大耗氧量、非线粒体氧消耗均升高(P<0.05);与H100组相比,H100+P3.3组ROS减少(P<0.05),TFAM mRNA、NRF1 mRNA表达均增加(P<0.05,P<0.01),ATP生成增加(P<0.05),基础呼吸、质子渗漏均降低(P<0.05),而H100+P10组mtDNA拷贝数增加(P<0.05),NRF1 mRNA、基础呼吸、质子渗漏、非线粒体消耗均升高(P<0.05);与H100+P3.3组相比,H100+P10组mtDNA拷贝数明显增加(P<0.01),基础呼吸、质子渗漏、非线粒体氧消耗、ATP水平均升高(P<0.05);与H200组相比,H200+P3.3、H200+P10组 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H200+P10组NRF1 mRNA表达增加(P<0.01)、非线粒体氧消耗增加(P<0.05);与H200+P3.3组相比,H200+P10组ROS水平增多(P<0.01),TFAM mRNA表达增加(P<0.05)、NRF1 mRNA表达增加(P<0.01)。各组TOMM22蛋白表达、备用呼吸能力、耦合效率和备用呼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能部分缓解高糖及H
2
O
2
诱导的足细胞氧化应激及线粒体损伤。
关键词:葛根素;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9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刘冬平,廖磊,李蜀平,刘魁英,刘倩,孙道涵,佟彤,刘红旭
2022, 41(2): 132-13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5
摘要:目的观察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1.26 g/kg(对照组)和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低(1.08 g/kg)、中(2.16 g/kg)、高(4.31 g/kg)剂量组。采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MIRI模型,测定血清AST、LDH、CK-MB、CK、Na
+
-K
+
-ATPase、Ca
2+
-Mg
2+
-ATPase、PGI2、TX-A2、SOD、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元益气活血胶囊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清中AST、CK、LDH、TX-A2、MDA的释放,提高Na
+
-K
+
-ATPase、Ca
2+
-Mg
2+
-ATPase、PGI2、SOD活力(P<0.01,P<0.05);参元益气活血胶囊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清中CK、LDH的释放,提高SOD活力(P<0.01,P<0.05)。结论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MIRI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酶;大鼠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7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咸培伟,高丽美,杨煜珂
2022, 41(2): 136-14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遵循随机原则,将60只SPF级C57BL/6小鼠按性别分层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AD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联合亚硝酸钠腹腔注射法,建立AD小鼠模型。于造模后第2天起,电针组接受电针治疗,1次/d,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其他2组均只抓取不电针。在电针治疗结束后第2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的认知能力;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小鼠禁食水12 h后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NF-α及IL-1β的含量;RT-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NLRP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逃避潜伏期长,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平台象限停留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少,大脑海马组织NLRP3、TNF-α、IL-1β含量及NLRP3 mRNA表达高(P<0.05);与AD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短,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平台象限停留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多,大脑海马组织NLRP3、TNF-α、IL-1β含量及NLRP3 mRNA表达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NLRP3表达,从而抑制脑内神经炎症反应。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电针;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小鼠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6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共识与指南
变应性鼻炎经典名方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北京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
2022, 41(2): 141-14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7
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1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学验传承
李国勤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
李川,高扬,指导:李国勤
2022, 41(2): 145-14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8
摘要:李国勤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李国勤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肺脾不足、宗气亏虚为根本,久病及肾是结局,痰瘀阻滞肺络贯穿始终。中医治疗主要治则为:金水相生,肺肾同补;培土生金,治痿独取阳明;化痰祛瘀是治疗的关键。除中医治疗外,还应关注非药物治疗,包括氧气治疗、肺康复、营养状况评估、疫苗接种以及心理支持和患者教育等。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痿;李国勤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王麟鹏针刺逐邪思想治疗紧张型头痛经验
于川,王珺,张蕊,王麟鹏
2022, 41(2): 150-15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09
摘要:王麟鹏教授创立“针刺逐邪”治法,应用于多种疾病。紧张型头痛为气郁、瘀血、湿浊等内生邪气痹阻经脉,清窍不利所致。对于该病的治疗,针刺逐邪应根据病邪性质、邪气羁留经络等不同,依据穴位的特性选择逐郁、逐瘀、逐湿方穴;根据头痛部位辨别痹阻经脉,循经远近配合取穴,同时注重扶正安神。在针刺方法上,头部多为帽状腱膜下针刺法和火针点刺法,远端逐郁以透刺针法为主。
关键词:王麟鹏;逐邪;针刺;紧张型头痛
9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学术探讨
基于心肝苦欲补泻理论治疗心身疾病
张硕,王戈,孙文军,唐启盛
2022, 41(2): 153-15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0
摘要:“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源自《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是以藏象为基础,以五行生克为原则,依据脏腑的生理、病理特性,对脏腑的气血阴阳进行调整而形成的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法则。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采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治疗心身疾病,每获良效。结合临床案例,说明心肝苦欲补泻的理论内涵和应用思路,并指出酸味药在不同疾病的理法方药中起不同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心身疾病;心;肝;五脏苦欲补泻;失眠;郁病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基于“肾阳虚、肺络热”探析重症哮喘的诊治思路
秦欣欣,吴华阳,王建云,于会勇,张山,王成祥
2022, 41(2): 157-15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1
摘要:重症哮喘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结合临床实践与文献梳理,提出肾阳亏虚是导致重症哮喘发生的始动因素,热闭肺络是重症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病机,糖皮质激素日久伤阳助热是加重重症哮喘“肾阳虚、肺络热”的关键。补肾温阳、清肺通络法有望缩短病程,改善糖皮质激依赖/抵抗状态,为重症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重症哮喘;肾阳虚;肺络热;糖皮质激素;中医诊治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7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活血化瘀法治疗肾脏病的临证经验浅析
沈佳晨,宣铭杨,饶向荣
2022, 41(2): 160-16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2
摘要:血瘀证广泛存在于肾脏病中,血行失度、血脉不利、久病入络、离经之血、恶血衃血均为瘀血;究其病因,或因禀赋有异,或因饮食起居失常,或因年老体衰、久病失治等;病机变化,可归于因虚致瘀和因实致瘀两端。临床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随症进行辨证治疗,化瘀与养气血、调升降、行水、清解合用,在肾脏病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肾脏病;血瘀证;活血化瘀;血栓性微血管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7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活血化痰法防治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耐药机制探讨
刘槟,燕晓茹,何杰,张培彤
2022, 41(2): 164-16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3
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而耐药的发生是限制其疗效的主要原因。痰瘀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能是EGFR-TKI耐药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活血化痰法可能从减轻不良反应,延长药物干预时间窗,增加EGFR-TKI敏感性,延缓EGFR-TKI耐药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肺癌;痰瘀互结;活血化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耐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医药治疗肿瘤靶向及化疗药物相关皮疹探析
杨天地,王琦,冯淬灵
2022, 41(2): 168-17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4
摘要:皮疹是靶向药物、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癌毒、药毒为皮损的主要致病因素,痰、湿、瘀是主要的病理产物。根据患者皮疹的临床特点提出“两期七候”的辨证论治方法,两期指使用靶向治疗或化疗药物的初期和后期,七候分别为热毒蕴结、肝胆湿热、三焦湿热、湿热下注、血络瘀滞、气阴两虚、气血亏虚7种证候,针对不同证候辨证处方,内外同治,减轻皮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靶向药物;化疗;皮疹;两期七候;辨证论治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水肿病的中医证治
韩雁鹏,王希,姚敏,宋志超,张丽芬
2022, 41(2): 171-17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5
摘要:水肿病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水肿病从本论治,认为本病主要是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导致水湿、瘀血、痰饮等浊邪积聚体内,“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水肿形成的关键所在;治疗当温阳化气、祛湿化浊,使阳气复、湿浊去、水肿除。
关键词:水肿;阳化气;阴成形;温阳;祛湿化浊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6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浅议升降散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
郑慧兰,陶庆文,屈祥科,王建明
2022, 41(2): 173-17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6
摘要:痛风病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湿浊、瘀热痹阻为标,病因病机与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密切相关。升降散是调气总方,升清降浊,疏利三焦,通达脉道,促进表里内外气血津液流通,使脏腑阴阳气机调和,湿浊、瘀血、毒热得散。痛风的分期辨证治疗中均可灵活运用升降散调理气机。通过分析痛风治疗过程中升降散的应用,把握痛风病因病机与气机失调的关系,为痛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痛风;升降散;气机升降理论;调理气机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8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从“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论治青春期前痤疮
杨明,张勤,刘晓雁,李媛丽
2022, 41(2): 177-17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7
摘要:青春期前痤疮是青春期体征出现前发生的一种儿童期痤疮,临床表现以粉刺为主。基于《内经》“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理论,认为青春期前痤疮发病机制为风寒湿郁表、郁而化热,治疗应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清除郁热为辅,并以此为据指导青春期前痤疮的临床诊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痤疮;青春期前;内经;风寒湿郁表;郁而化热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现代医学视角下中医“脾主运化”探析
张鹤,白宇宁,刘绍能,倪媛元
2022, 41(2): 179-18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8
摘要:通过整理和分析脾的相关资料,认为中医“脾”的西医解剖实体为胰腺及脾,经历了由解剖实体到功能脏腑的演化过程,中医“脾”的功能是多脏器功能的集合。“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是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转化散精、输布,并将糟粕排出体外;从现代医学视角解读,即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肝脏合成、解毒功能,维持肠道菌群的营养、稳态功能等一系列生理功能,从而维持人体消化系统的生理平衡。
关键词:脾主运化;现代医学;脾;胰腺;肝脏;肠道菌群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6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临证纵横
阳和汤加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李屏,马丛,冯硕,温博,顾文,路素言,霍晓萌,邵培培,王北
2022, 41(2): 182-18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19
摘要:目的观察阳和汤加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口服阳和汤加减方联合甲氨蝶呤(MTX);对照组口服阳和汤加减方模拟剂联合MTX(即单用MTX),疗程均为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评分标准改善程度≥20 %(ACR20)的患者比例、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CRP(3)]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ACR20达标率(78.5%)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AS28-CRP(3)与各组治疗前评分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DAS28评分均值在治疗12周后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的降低幅度(-1.47±0.88)大于对照组(-1.1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61.9 %)优于对照组(3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相当。结论阳和汤加减方联合MTX可有效治疗RA寒湿痹阻证。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阳和汤;疗效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8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四参护心汤对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金宝,杨国华,黄超联,陈晓杰,梁春玲,张然,高云
2022, 41(2): 186-18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0
摘要:目的评价四参护心汤对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望京医院急诊科诊治的PCI术后心绞痛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1例。2组均给予抗凝、控制血糖血压、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抑制心室重构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四参护心汤口服,对照组加用安慰剂口服,均治疗4周。观察2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外周血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理化检查、SAQ量表、外周血炎症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SAQ评分改善明显,血CRP、IL-6、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参护心汤可提高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关键词:四参护心汤;PCI术后心绞痛;生活质量;炎症因子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8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暖肝温肾活血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寒凝肝脉兼瘀阻证临床观察
曾银,王福,余国今,韩强,张继伟,邱俊峰,晏斌,刘煜,高庆和
2022, 41(2): 190-19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1
摘要:目的观察暖肝温肾活血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又称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SS)寒凝肝脉兼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男科门诊的CP/CPSS寒凝肝脉兼瘀阻证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具有暖肝温肾活血作用之乌茴止痛方,对照组服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用药6周、随访2周,每2周评估1次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包括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积分;同时评估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NIH-CPSI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排尿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暖肝温肾活血法可明显改善CP/CPPS寒凝肝脉兼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ⅢB型前列腺炎;乌茴止痛方;寒凝肝脉兼瘀阻证;暖肝温肾活血法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7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二味拔毒膏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赵明,张静云,胡爱飞,何春红
2022, 41(2): 194-19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2
摘要:目的观察二味拔毒膏对糖尿病足(DF)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F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二味拔毒膏,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的疗效性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总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二味拔毒膏治疗DF,可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糖尿病足;二味拔毒膏;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湿热毒蕴;筋腐肉烂;中医外治法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6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针刺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Meta分析
王蕊,杨涛,孔媛媛,刘志顺,费静雯,张维
2022, 41(2): 197-20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PFS)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2020年10月,纳入针刺治疗UPFS所致便秘的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RCTs)。数据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在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的主要结局指标是便秘症状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6项RCTs,涉及1 030例患者,治疗时间2~4周。13项RCTs的治疗或对照措施中涉及生物反馈治疗。7项RCTs对比了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间的总有效率,结果提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0,95 %CI 1.09~1.31),其中2项中期随访(12周)RCTs总有效率提示相似结果(RR=1.82,95 %CI 1.05~3.16)。2项RCTs便秘评分结果提示,针刺配合生物反馈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69,95 %CI -6.95~1.57)。结论针刺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UPFS所致便秘近、中期疗效,较单纯使用生物反馈治疗均有一定优势。由于文献质量和数量等因素限制,尚无法确定该疗法在改善便秘症状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便秘;盆底失弛缓综合征;针刺;生物反馈;Meta分析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6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姚乃礼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学术思想
陈月,刘慧敏,张荣,代倩兰,刘绍能
2022, 41(2): 203-20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4
摘要:目的通过“扎根理论”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姚乃礼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学术思想的理论框架。方法整理姚教授治疗GERD的临床医案,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运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登录方法对这两部分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以“姚乃礼教授在GERD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思维认知”为核心,包含“姚教授对GERD疾病认识的思维要素”“姚教授对GERD临床治疗模式的构成要素”和“姚教授临证思维中的特色要素”三方面的理论框架。结论运用扎根理论成功建立姚乃礼教授治疗GERD学术思想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扎根理论;名医经验;胃食管反流病;姚乃礼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139例粪便潜血阳性混合痔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回顾性分析
刘建乔,李宇栋,李雪,刘仍海
2022, 41(2): 207-20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5
摘要:目的分析混合痔粪便潜血试验(FOBT)阳性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自2016年5月—2019年5月1 154例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Ⅲ-Ⅳ期患者,发现139例FOBT阳性,回顾性分析139例患者的辨证分型和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139例FOBT阳性患者中,结肠镜下发现异常病变82例(58.99%),其中结直肠息肉38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19例,结直肠炎9例,结肠憩室7例,结直肠黑变病6例,直肠溃疡、结肠脂肪瘤、溃疡性结肠炎各1例;结合病理结果,发现139例患者中结直肠良性肿瘤22例(15.83%)、结直肠恶性肿瘤19例(13.67%)。中医证型:湿热下注型71例(51.08%)、气滞血瘀型46例(33.09%)及脾虚气陷型22例(15.83%)。湿热下注型患者多结肠正常,为50例(70.42%);气滞血瘀型患者以结直肠良性肿瘤居多,为19例(41.30%);脾虚气陷型患者以结直肠息肉、结肠黑变病居多,均为5例(22.73%)。结论湿热下注型FOBT阳性混合痔患者临床最多见,且结肠镜检查中往往易发现肠道炎症性疾病;气滞血瘀型FOBT阳性混合痔患者最易发现结直肠良恶性肿瘤;而脾虚气陷型FOBT阳性混合痔患者因疾病日久,累及脾胃,以致多有不同程度的便秘病史。因此,对于FOBT阳性的混合痔患者,结肠镜下发现的结直肠器质性病变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关键词:混合痔;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结肠镜检查;中医证型;回顾性分析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9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教育改革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线上教学的实践
刘红旭,刘子豪
2022, 41(2): 210-21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6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受疫情防控影响,在校学生暂停到校并开展居家线上学习。新冠疫情下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思路及方法值得探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调整培养计划、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停课不停学、强化专业素养培训,因势利导、促进科研学习产出双丰收;关注心理健康、结合疫情开展人文教育,保证研究生居家不停学,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线上联合线下培养模式及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新冠肺炎;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医学;专业硕士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9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研究进展
陈林,刘琼,荆志伟,刘骏,王忠
2022, 41(2): 213-21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7
摘要:缺血性心肌病(ICM)作为不可逆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近5年中医药治疗ICM的临床研究发现,ICM病因繁多,其病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多为血瘀、痰饮、水停、气滞、寒凝。中医药治疗ICM主要从补法、泻法、攻补兼施三方面进行,其中中药注射液以泻法为主,中成药以攻补兼施为主。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中医药;文献综述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5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温补心肾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张文杰,查玉玲,汪燕红,武佶,李军
2022, 41(2): 218-22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2.028
摘要:通过对文献整理与分析,总结古代、现代医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BA)的认识,归纳温补心肾法的含义,梳理温补心肾法治疗BA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心肾阳虚为BA的常见证型,阳虚为本,阴盛为标,因此温补心肾法为BA的主要治法之一,该法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其疗效机制主要为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和影响离子通道结构功能,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温补心肾法治疗BA提供参考。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温补心肾;心肾阳虚;文献综述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40947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1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