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专栏专题
2024
2023
2022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专栏专题
2024
2023
2022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2年第41卷第9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述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声生, 赵鲁卿
2022, 41(9): 944-95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不仅是国际医学领域的难题,也是我国重点攻关疾病。中医药治疗UC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内服和外治的多种方法为UC患者提供更多治疗的选择。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梳理,聚焦现代中医研究热点,把握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提升UC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拓展思路。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未来方向;述评
353
|
18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7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临床用药经验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魏玮, 卿香丽, 张涛, 苏晓兰, 张旖晴
2022, 41(9): 951-95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2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诊断复杂、治疗困难。虽然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为UC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仍有大量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医药防治UC具有特色。笔者传承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的学术经验,结合临床实践,认为UC的病机为“虚、滞、瘀、郁”,治疗当以脑肠同调、温肾健脾调枢、调气导滞、凉血止血为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治疗经验
129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黄连通过调控肠黏膜上皮细胞AQPs蛋白表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的机制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师英, 赵文樱子, 钟彩铃, 马燕颜, 陈立基, 张北平
2022, 41(9): 954-95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3
摘要:目的基于肠黏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s)表达的调控作用,探究黄连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腹泻的药理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黄连低剂量、黄连中剂量、黄连高剂量组5组,各6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第2天,各给药组开始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7 d,计算并评价各组大鼠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应用FITC-Dextran检测结肠黏膜通透性;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增加(P<0.01),结肠黏膜通透性及炎症损伤加重;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稀便率、平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降低(P<0.01),且结肠黏膜通透性及炎症损伤改善;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其中,黄连中剂量组改善UC大鼠的肠黏膜炎症损伤和腹泻疗效优于黄连高剂量组。结论黄连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UC结肠黏膜炎性损伤,上调肠黏膜上皮细胞中AQP3和AQP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黄连;腹泻;水通道蛋白;大鼠
19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5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235例溃疡性结肠炎气虚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小娟, 朱磊, 沈照峰, 连紫宇, 刘亚军, 张露, 陈红宇, 王志斌, 苏晓兰, 沈洪
2022, 41(9): 959-96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4
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气虚证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8月―2022年1月就诊的UC患者的一般信息、中医证候信息、临床症状体征、生存质量量表构建数据库,分析UC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404例UC患者,其中气虚证患者235例,非气虚证患者169例;气虚证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P<0.05);症状方面,肠道症状的黏液脓血便(白多赤少)、腹泻、完谷不化,腹部症状的腹部隐痛、腹胀,全身症状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减退、面色萎黄、形寒肢冷在2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中,2组间全身症状与肠道症状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调查简表(SF-36)得分中,气虚证患者情感职能、精力维度得分低于非气虚证,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气虚证患者中女性占比多于男性,有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等特征性症状表现,生存质量的得分降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气虚证;临床特征;横断面研究
109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5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清热化湿祛瘀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邓鑫, 王澍青, 窦丹, 赵鲁卿
2022, 41(9): 963-96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5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祛瘀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13例UC活动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长期美沙拉嗪基础治疗上给予清热化湿祛瘀方,连续治疗12周,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分布,观察清热化湿祛瘀方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结果清热化湿祛瘀方治疗后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均较前升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拉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丰度均有所升高,且拟杆菌门(Bacteriodetes)、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丰度有所下降。结论清热化湿祛瘀方治疗有助于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同时可辅助有益菌的增长,并抑制致病菌的增殖,从而更好地维持肠道微环境。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清热化湿祛瘀方;肠道菌群;16S rRNA
16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5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因素分析及中医防治策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朱曦含, 邓鑫, 王澍青, 赵鲁卿
2022, 41(9): 968-97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6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消化系统的疑难病种,大多数患者呈现复发和缓解反复交替的情况,病情的反复发作带来一定的癌变风险,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延长缓解期对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不健康饮食和饮酒、肥胖和缺乏运动、睡眠障碍及不良情绪四个方面,对UC复发原因进行梳理,并分析以上不良因素导致复发的机制,同时根据中医理论提出相应的中医防治策略,运用中医思想为预防UC复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原因;机制分析;预防;中医策略
28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6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实验研究
补肾助孕方对黄体功能不全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玉楠, 刘贝, 袁艺祯, 张双, 周惠芳
2022, 41(9): 973-97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7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助孕方对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中药低剂量、中药高剂量、阳性对照组。观察大鼠进入动情期后,上午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灌服米非司酮,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下午各用药组灌服相应的药物,空白、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3个动情周期,完成LPD的造模及给药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
2
)、孕酮(P)水平,KNDy神经元上3种神经肽及其受体(Kisspeptin/GPR54、NKB/NK3R、DYN/KOR)的mRNA与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
2
、P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高剂量组E
2
、P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中药低、高剂量组E
2
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KNDy神经元相关肽的mRNA水平均有下降趋势,其中GPR54、NK3R、DY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高剂量组相关基因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中药低、高剂量组GPR54、NK3R、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KNDy神经元相关肽的蛋白表达均有下降趋势,其中NKB、DYN、K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剂量、高剂量组KNDy神经元相关蛋白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中药高剂量组GPR54、NKB、NK3R、DYN、K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助孕方可通过上调大鼠KNDy神经元相关神经肽的表达,改善卵巢黄体功能,对LPD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全;补肾助孕方;KNDy神经元;大鼠
228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1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健脾理气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的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常雄飞, 沈凌宇, 张立宏, 谭海成
2022, 41(9): 978-98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8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微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及造模组18只,采用夹尾应激方法建立FD大鼠模型。将造模组随机分为FD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拮抗剂组,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纯净水灌胃,中药治疗组予健脾理气方水煎剂灌胃7 d,自造模第1天开始至实验结束,拮抗剂组每日8时夹尾应激方法开始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CRH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干预结束后取各组十二指肠、下丘脑及血清,HE染色观察十二指肠基本结构形态;使用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法分别测定下丘脑、十二指肠及血清中CRH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十二指肠组织中P物质(SP)、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Tryptase)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十二指肠结构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溃疡、肠绒毛破坏及明显炎症等改变。各组下丘脑CR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十二指肠、血清CRH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中药治疗组十二指肠、血清CRH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拮抗剂组血清CRH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但十二指肠CRH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十二指肠SP含量、MBP及Tryptase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中药治疗组十二指肠SP含量、MBP及Tryptase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拮抗剂组十二指肠Tryptase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SP含量、MBP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方可能通过抑制应激状态下以SP为介导的脑肠轴激活,从而改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等微炎症,对FD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健脾理气方;功能性消化不良;脑肠轴;十二指肠;微炎症;大鼠
178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1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UPLC-MS/MS法研究银杏叶中咖啡因含量的影响因素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陆迎, 陈秀芬, 杨超杰, 石福娟, 麦合丽娅·米吉提, 魏雪娇, 刘春生, 杨瑶珺
2022, 41(9): 983-98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09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研究不同产地、采收期、树龄、加工方式对银杏叶中咖啡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7批银杏叶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蒸干溶剂,酸水溶解后碱化,氯仿萃取3次,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外标法定量,研究产地、采收期、树龄、加工方式对银杏叶中咖啡因含量的影响。结果咖啡因含量为0.06~62.50 ng/mL范围时,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
=0.999 9);加样回收率为84.9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7.99%。77批样品中均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含量为0.158 5~22.189 4 μg/kg。陕西宁强、福建长汀产银杏叶的咖啡因含量相对较高,江苏邳州、山东郯城、辽宁丹东次之,云南文山较低。结论大多数银杏叶样品中咖啡因含量均稳定在较低水平(<10 μg/kg);其含量与银杏叶树龄、采收期、加工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银杏叶的产地有关。
关键词:银杏叶;咖啡因;UPLC-MS/MS法;产地;液质联用
15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1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学验传承
国医大师晁恩祥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经验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明雨, 马一川, 李唯圣, 李晨浩, 张欣怡, 王辛秋, 张洪春
2022, 41(9): 990-99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0
摘要: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发展为病毒性肺炎,严重者可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晁恩祥教授治疗疫病经验丰富,多次参与了SARS、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及诊疗方案制定工作。晁教授治疗流行性感冒,从卫气营血辨证角度入手,以祛邪扶正为临床治疗大法,透邪宣肺的同时注重顾护脾胃、益气养阴;提出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多见风热袭肺证及表寒里热证,形成疏风宣肺抗流感方和解表清里抗流感方2个名家验方。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晁恩祥;国医大师;名医经验
69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5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白彦萍从“络虚受寒、瘀阻皮络”病机治疗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于鸿妲, 白彦萍, 杨皓瑜
2022, 41(9): 993-99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1
摘要: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是一种慢性难治性肉芽肿性疾病。白彦萍教授认为“络虚受寒、瘀阻皮络”是本病的关键中医病机,主张以温肾益络、散寒逐瘀通络法治疗,注重“枝-藤-虫”类药物的联用,临床常用自拟虫藤通络饮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白彦萍;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络虚受寒;瘀阻皮络;中医药;枝-藤-虫
100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2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学术探讨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辨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强睿, 吕文良, 庞博
2022, 41(9): 996-99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2
摘要:血小板减少是慢性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凝血机制受损,致皮肤、黏膜甚至脏器出血,影响预后,重症可危及生命。营卫源自水谷,卫之体以气论,营之体以血概之,营卫和合,则机体处于一个恒动的平衡状态。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病机以营卫失谐为本,营卫失谐其一为卫气郁痹,营血滞涩,致血难循经,血溢脉外;其二为中气虚馁,气血日衰,营卫生成不足,导致血中形质缺损。辨治当把握病机要点,厘清不通或不充,以调和营卫为基本治则。临证在桂枝汤及其类方基础上加减运用,随证治之,通调营卫气血,补益中焦本源,并结合临床及实验证据确保疗效,为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营卫理论;营卫失谐;肝硬化;血小板减少;调和营卫;桂枝汤类方
15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讨从脾胃论治男科疾病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念文, 李香斌, 叶欣, 毕焕洲
2022, 41(9): 1000-100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3
摘要:中医脾胃学说、肠道菌群学说与男科疾病三者密切相关,且相互作用机制复杂。肠道菌群与中医脾胃的生理功能高度契合,肠道菌群失调与脾胃失和的病理表现相似。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影响诸多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中医脾胃在生理病理上与肠道菌群有着一致性,健脾类中药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状态,从而干预男科疾病的发展进程。肠道菌群或可成为中医从脾胃论治男科疾病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肠道菌群;男科疾病;脾胃学说;作用机制
213
|
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五轮学说”辨治甲状腺相关眼病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索文栋, 周雨桐, 李红
2022, 41(9): 1004-100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4
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是一种器官免疫性疾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突出睛高”“鹘眼凝睛”范畴。基于“五轮学说”论治甲状腺相关眼病,依据患者眼部症状确立病变所属五轮,此为标;据此辨治五轮所属脏象,此为本,轮脏相应,以调治五脏为主。
关键词:五轮学说;甲状腺相关眼病;Graves眼病
12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3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五神脏理论从脾胃辨治围绝经期情志疾病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雨昕, 王国华, 翟双庆
2022, 41(9): 1007-101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5
摘要: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藏精故能舍神,脾胃在五脏藏精舍神过程中起关键枢纽作用。围绝经期女性存在五脏精气虚损、平衡失调的变化特点,治疗上从调治脾胃出发,以其“中和之徳”平衡协调五脏,在围绝经期情志疾病的治疗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在重视调理脾胃、用药顾护脾胃的基础上,通过调畅枢轴气机、补后天以资先天、清降脾胃阴火,抓住患者阴阳偏盛偏衰最为严重的脏腑进行辨证论治,从而调和五脏,方可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五神脏理论;脾胃;《黄帝内经》;围绝经期;情志疾病
9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3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从“冷链假说”探讨炎症性肠病的中西医病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蒋天媛, 苏晓兰, 罗晓颖, 张涛, 张格知, 魏玮
2022, 41(9): 1011-101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6
摘要:“冷链假说”关注了食物冷藏后微生物结构的改变与克罗恩病(CD)发病之间的关系,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接诊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近20年我国IBD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与冰箱的普及率具有相同趋势,冰箱的普及使饮食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西医学来看,“易感人群-食物冷藏-微生物结构改变-生冷饮食”的多环节病机可能在疾病病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医理论来看,生冷伤阳,脾肾阳虚是重要的发病基础,固护阳气、温肾健脾是重要治法。
关键词:冷链假说;炎症性肠病;生冷饮食;病机
4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2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论治神经性皮炎的学术思想浅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席榕, 杨磊, 朱慧婷, 李伯华, 金奇英, 曲剑华, 陈彤云
2022, 41(9): 1014-102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7
摘要:赵炳南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在创始人赵炳南老先生的带领下,已成为中医皮肤科学术流派的代表之一。赵氏流派认为神经性皮炎病机总以风邪顽湿为患,或为情志不遂,气机失调,日久气血失和,不荣于外。内治以搜风除湿、调理气血、宁心安神为法,并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候佐以疏肝、健脾等法;外治则以熏药、拔膏、溻渍等价廉效验的特色疗法,实现软坚润肤、通经活络的治疗目标。内外合治,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神经性皮炎;病因病机;经验传承
230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06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运用徐氏儿科“健脾滋肾”理论治疗性早熟经验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金莺, 刘建刚, 赵鋆
2022, 41(9): 1021-102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8
摘要:赵鋆教授在传承徐小圃名中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针对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升高的情况,从徐氏儿科“潜阳兼顾育阴”理论到滋阴降火,从“脾运健,命火盛”到“运脾”学说,创健脾滋肾理论治疗性早熟。总结在健脾滋肾理论的指导下,从抗早2号方到早熟方再到健脾滋肾方的临床疗效、科研探索及方药演变过程,并例举医案说明临床疗效,推动徐氏儿科学术思想在治疗性早熟疾病中的运用和发展。
关键词:徐氏儿科;性早熟;健脾滋肾;滋阴降火;运脾化痰
15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0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应用魏执真调脉系列方药辨治快速性心律失常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俞瀛, 李享, 刘红旭
2022, 41(9): 1025-102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19
摘要:首都国医名师魏执真教授经过近60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的辨治思路和方法,其“清热凉血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TA)的学术经验已在北京乃至全国多家中医医疗机构推广运用,本文总结魏执真教授清热凉血法辨治TA的学术思想,附临床医案2则,为相关疾病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魏执真;清热凉血法;快速性心律失常;治心三法;临床治疗;老中医经验
107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2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火蕴浊郁内亏”理论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机及治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帅, 张亮亮, 于金德, 娄颜, 汪红兵
2022, 41(9): 1028-103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0
摘要:基于“火蕴浊郁内亏”病机观,认为火热蕴伏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致病关键,浊郁不透是反复发作的重要条件,内里亏虚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采用“清热透散补虚”的治法,根据火之虚实、浊之种类、虚之层次,平衡“清热”“透散”“补虚”之间的关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火蕴浊郁内亏;清热透散补虚;病机;治法
13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2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从疮疡论治肺结节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谢飞宇, 蔡亚芳, 毛昀, 薛鹏, 朱世杰
2022, 41(9): 1031-103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1
摘要:部分肺结节是肺癌的初期表现或癌前病变,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肺癌发生的有效手段。结合肺结节的临床表现及手术病理变化发现,肺结节与中医学疮疡的病理性质、病因及病理产物、病机演变有着较多共通之处。因此可从疮疡角度出发,在首辨良恶,次辨病势,终辨虚实的基础上,以消、透、补作为主要治法进行论治。消法包含清热解毒、理气化痰、活血逐瘀,适用于病势较盛的肺结节;透法涵盖了清透热毒和透托散结两层含义,适用于逐渐稳定或病位较深的肺结节;补法指调补阴阳、益气养血,适用于正气亏虚的肺结节患者。
关键词:肺结节;疮疡;中医辨证
8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3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疗特色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简家威, 郑移兵, 齐越峰
2022, 41(9): 1035-103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2
摘要:“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筋骨同治、首重筋结”为原则,以调整颈椎动静力平衡为目的,精准的“筋结”定位是手法取效的关键。查体上重视对“筋结”的寻找和辨位,做到“机触于外”,并将辨病与辨位、精细解剖与辅助检查相结合。注重对“筋结”的重点松解与颈椎骨关节的松动,手法治疗上体现了“巧生于内”,力度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在充分放松紧张痉挛的椎旁软组织后,配合不定位旋转扳法,对颈椎序列进行一定程度调整,以达到缓解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相应症状。临床上强调应恰当选择颈椎不定位旋转扳法的应用时机以保障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清宫正骨手法;筋结
208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0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从肺阳虚论治哮病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丽丽, 徐梦娇, 郑佳昆, 晏军
2022, 41(9): 1038-104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3
摘要:哮病乃虚实夹杂之证,发时注重标实,平时多谈本虚,然本虚中多论述肺脾肾之气虚,鲜论肺阳虚,且常将肺阳虚与肺气虚一概而论,但临床发现从肺阳虚论治哮病,疗效显著。肺阳虚之哮病是由于肺阳亏虚,水液凝聚为痰,成为哮病之夙根,藏于肺部。每因外感寒邪或他脏阳虚伤及肺阳,引动夙根,诱发哮病。从肺阳虚理论出发,依据肺阳的生理功能,确立了“总宜温补”的治则,从补肺阳、化痰瘀、健脾肾及防燥伤阴等角度治疗哮病。
关键词:哮病;肺阳虚;温补肺阳
6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3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从“损谷则愈”探讨限制饮食对慢性炎症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欧阳惠楠, 吴博文, 高慧娟, 冯兴中
2022, 41(9): 1041-104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4
摘要:“损谷则愈”出自《伤寒论》,指出在病后调养的过程中,限制饮食可达到疾病自愈的目的。古代医家认为饮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影响。基于“损谷则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现限制饮食对多种慢性炎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限制饮食需综合考虑饮食的摄入量、种类及地域因素,以减少慢性炎症反应,达到“损谷则愈”的目的。
关键词:损谷则愈;限制饮食;慢性炎症;饮食结构
187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2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临证纵横
解郁方口服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游毅, 王利, 朱乐萍, Mina, 王长德
2022, 41(9): 1044-104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5
摘要:目的观察解郁方口服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02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西汀胶囊20 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郁方口服+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抑郁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IL)⁃1、IL⁃6;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统计临床不良反应。同时引入效应量指标Cohen's d作为效果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AMD⁃17评分、NIHSS评分具有中等效应(0.5<Cohen's d<0.8),SDS评分具有高等效应(Cohen's d=0.8);2组ADL较治疗前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中等效应(0.5<Cohen's d<0.8)。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74%,优于对照组的76.32%(P<0.05);2组血清IL⁃1、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中等效应(0.5<Cohen's d<0.8)。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安全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解郁方口服联合针刺能促进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1、IL⁃6水平有关。
关键词:针刺;解郁方;缺血性卒中;抑郁
21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3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益肾种子方治疗肾虚精亏型弱精子症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韩强, 王任远, 王和天, 贾连城, 李伟光, 曾银
2022, 41(9): 1049-105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6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种子方治疗肾虚精亏型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弱精子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70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服用益肾种子方,对照组服用维参锌胶囊,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精子活力、精子DNA碎片率(DFI)、中医症状积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0.60%,高于对照组的55.38%(P<0.05);2组精子活力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DFI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2例空腹服药后出现胃胀,后改为饭后1 h服用,胃胀消失,未见其他不适;对照组3例服药后出现胃胀,患者自行停药,因此脱落。2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益肾种子方能改善肾虚精亏型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降低精子DFI,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益肾种子方;弱精子证;肾虚精亏;精子活力;DNA碎片率
173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13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南征治疗气阴两虚兼瘀毒型消渴肾病用药规律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宋超群, 于敏, 白晓甜, 刘世林, 南征
2022, 41(9): 1053-105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7
摘要: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南征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兼瘀毒型消渴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南征教授诊治的154例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患者病案,将616份有效处方录入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相关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组方规律。结果616份处方涉及中药124味,其中常用药物26味。常用药物四气以寒性居多,五味以甘味居多。得到常用药物核心组合8组,新处方4个。结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解毒通络益肾法,用药规律以“土茯苓、酒大黄、榛花、草果、厚朴、槟榔、丹参、黄芪、黄精、紫荆皮、木蝴蝶、金荞麦、覆盆子”为主方。
关键词:南征;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证;中医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7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3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型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申慧贞, 赵骞, 闫慧敏
2022, 41(9): 1057-106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8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10月31日于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儿,对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排便情况及中医四诊,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功能性便秘患儿155例,34.8%便秘与添加辅食相关;45.8%患儿大便1~2天一行,仅27.1%每周≤2次,71.0%有排便痛,155例均有排便困难史,98.1%患儿大便粗硬;中医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虚肠燥证105例(67.7%)、乳食积滞证28例(18.1%)、燥热内结证13例(8.4%)、气机阻滞证7例(4.5%)、气虚不运证1例(0.6%)、血虚肠燥证1例(0.6%);脾虚肠燥证的病程与气机阻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在大便次数、排便痛或排便困难程度、大便性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辅食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主要诱因,大便次数不是诊断功能性便秘的主要依据,大便粗硬、排便困难史或排便痛在临床更为常见,脾虚肠燥证是便秘的主要证型,中医证型与排便情况无关,与病程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儿童;临床特点;中医证型
181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0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加味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阴虚火旺证临床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晓蕾, 高维诺
2022, 41(9): 1061-106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29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阴虚火旺证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益胃汤内服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评价2组疗效,并汇总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进行黏膜红斑、黏膜萎缩、口腔疼痛评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唾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2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黏膜红斑、黏膜萎缩及口腔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
3
+
T淋巴细胞、CD
4
+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
4
+
/CD
8
+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唾液中TNF⁃α、IL⁃8、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加味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阴虚火旺证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加味益胃汤;红斑(萎缩)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阴虚火旺证;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149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4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医案医话
中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合并重症肌无力等多因素致不孕1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晓甜, 杨文文, 崔楠, 王海霞, 梁洮萍, 韩芳芳, 邓楹君, 黄欲晓
2022, 41(9): 1066-106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30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重症肌无力;反复妊娠丢失;补肾填精;不孕
87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24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中药外用治疗阿来替尼重度丘疹样皮疹伴肝功能不全1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俞仪萱, 郑玉敏, 崔慧娟
2022, 41(9): 1069-107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31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阿来替尼;皮疹;中药外治;病例报告
6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2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共识与指南
中药饮片验收人员岗位评价内容专家共识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靳梦亚, 曹俊岭
2022, 41(9): 1072-107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2.09.032
摘要:目前医院对中药饮片验收人员岗位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为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可靠,严把中药饮片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口,北京中医药学会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组织行业内专家总结多年中药饮片验收经验,讨论并提出中药饮片验收人员岗位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包括岗位工作人员从业资质评价、实践技能评价、中药鉴别能力评价、知识技能评价四方面内容。对于提高中药饮片验收人员专业能力及岗位胜任力、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中药饮片治疗效果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饮片;验收人员;岗位评价;专家共识
100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15061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