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诊疗
中西医多学科合作模式诊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
郝静,向莉,王蓬鹏,陈黎,姜楠楠
2023, 42(3): 236-23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1
摘要: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虽可控制,但易反复,难以根治。中西医在防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抗过敏、控制气道炎症为主,中医则强调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患儿进行全身调治,中西医结合能够优势互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探索构建针对儿童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防治气道过敏性疾病管理模式,使中西医融合治疗更为系统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儿童;肺系疾病;过敏性疾病;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
7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2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儿童春季流行性感冒中医临床特点与证治探讨
侯月,郝静,陈芳,陈黎,李亚男
2023, 42(3): 239-24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2
摘要:2023年春季北京市进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高发期,儿童流感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今年的流感季较之往年错后,考虑与春季气候偏暖、人员流动性增加等相关。流感属中医学“风温”范畴,初期多表现为肺卫表热证,其内传既可顺传至气营分,又可逆传至心包。与成人流感比较,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较成人高,消化道症状多见,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坏死性脑病也较成人普遍,恢复期的患儿咳嗽以及体力恢复时间较成人更长。在中医辨证方面,轻症患儿多以风热犯卫证型多见,也可见肺胃热盛证、湿遏卫气证;重症患儿则多属邪热逆传心包证;恢复期以余邪未尽、肺胃阴伤证为主。春季流感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应注意合并症的发生,早期及时有效用药,可防止变证、危证的发生。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儿童;春季
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2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宣闭解毒化瘀法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临床研究
曹童童,李亚男,胡艳,郝静
2023, 42(3): 243-24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3
摘要:目的探讨以宣闭解毒化瘀法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10~14 d;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宣闭解毒化瘀法治疗,西医治疗用药和疗程同对照组,中药治疗总疗程为6周。比较2组疗效,热退、咳嗽、喘息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病灶吸收情况,肺不张、闭塞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29);治疗4周,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09)。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喘息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组D-二聚体、LD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灶完全吸收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肺不张、闭塞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儿童;中西医结合;毒热闭肺证
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2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名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经验荟萃
李发军,李敏
2023, 42(3): 248-25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4
摘要: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的常见病,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北京中医医院儿科自建院以来涌现了祁振华、周慕新、滕宣光、宋祚民、温振英、王应麟、佘继林等名老中医,他们在治疗小儿外感热病方面疗效卓著,在辨治思路上一脉相承,均以清热透邪为治法主线,在加减用药方面又各有侧重,一脉相承中又不断创新。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名老中医强调小儿外感热病常传变迅速、易从热化,治疗以清热透邪为主要治法,兼以导滞泻热、平肝息风、育阴凉血等,同时注重顾护脾胃,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外感热病;小儿;清热透邪;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北京中医医院
10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0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闫慧敏分期辨治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
刘畅,郝静,侯月,李歆,舒静,李亚男,袁昕,闫慧敏
2023, 42(3): 251-25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5
摘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弥漫性肺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感染,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闫慧敏教授认为痰、瘀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气道闭塞、脾失健运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病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临证中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稳定期进行辨证施治。急性期痰热互结,壅闭于肺,治以清热化痰、宣畅肺气,用药须顾护脾胃,方选桑白皮汤合平胃散化裁;迁延期痰瘀阻肺、脾胃气虚,治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化裁;稳定期肺、脾、肾三脏不足,治以培土生金、补肾固精,偏阳虚者予参苓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化裁,偏阴虚者予麦门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化裁。
关键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健运脾胃;扶正祛邪;分期辨治;闫慧敏;名医经验
4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1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从风咳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思路探讨
万力生
2023, 42(3): 254-25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6
摘要:近年来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认为,中医的风咳与西医的CVA特点相似,可从风咳辨治CVA。风邪犯肺是风咳的主要病因,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是风咳的主要病机,祛风解痉、宣肺止咳是风咳的总治则。风咳初期,应从咳嗽论治,以祛风解痉、宣肺止咳、滋阴利咽为主;风咳后期应从“哮证”论治,治以祛风平喘、化痰化瘀为主。
关键词: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论治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1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基于“局部与整体”辨证的小儿腺样体肥大诊疗思路探析
耿梗,胡艳,郝静
2023, 42(3): 256-25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7
摘要: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是腺样体淋巴组织受到刺激形成的病理性肥大,可引发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咽喉炎症等。本病的中医病位在颃颡,局部辨证认为颃颡功能不利致局部气血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整体辨证重在强调小儿脏腑功能失调,分析得出肺、脾(胃)、肝三脏气机调节失常是局部气血失调的根本原因,即局部辨证包含于整体辨证之中。临证需兼顾局部与整体辨证,以整体辨证为基础,采取分期论治,急性期治以疏散表邪,缓解期辨证调节脏腑虚实;以局部辨证为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小儿;局部辨证;整体辨证;诊疗思路
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0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基于聚类分析的病程2周内变应性鼻炎患儿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符瑜静,闫慧敏,郝静,陈黎,向莉,王蓬鹏
2023, 42(3): 259-26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8
摘要: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探讨病程2周内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270例AR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采集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用聚类分析探讨AR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270例AR患儿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依次为鼻塞、清涕、鼻痒、喷嚏、便干、咳嗽、手心热、口臭、纳欠佳、面黄、纳多、咽红、便臭秽、眠欠安、急躁。根据聚类分析统计,聚Ⅱ类可以归纳为2个证型: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聚Ⅴ类可以归纳为5个证型: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风热犯肺证、风痰恋肺证、肺气虚寒证。结论病程2周内AR患儿证型主要为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并且肺胃蕴热所占比重大。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儿童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1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中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用药规律
曹明璐,李敏,胡锦丽,白一帆,张丽,李嘉琦
2023, 42(3): 263-26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09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小儿腺样体肥大专病门诊收治的腺样体肥大合并OSA患儿50例、289首中药处方,提取证候要素及方药信息,构建数据库,应用频数、聚类、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50例患儿、289首处方包括肺热阴虚、肺胃郁热、痰聚鼻窍3种中医证型。3种证型的核心治疗药物基本相同,主要包括白芷、防风、赤芍、玄参、天花粉、夏枯草、连翘、浙贝母、冬瓜子、石菖蒲、陈皮、黄精、路路通、白蒺藜;3种证型的共同核心治疗药物为防风、连翘、石菖蒲、白芷、冬瓜子,3种证型用药均重视养阴扶正。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OSA用药以清热、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重视祛风通窍,并在不同证型治疗中均重视养阴扶正。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药配伍;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2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实验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失衡的调节及作用机制研究
乔佳君,袁泉,赵翊昆,夏仲元
2023, 42(3): 268-27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0
摘要:目的基于TGF-β/Smad信号通路探讨补中益气汤调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大鼠模型免疫失衡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使用高碘饮水联合弗氏佐剂与猪甲状腺球蛋白(pTG)免疫注射建立EAT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硒酵母组、补中益气组3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2个月。检测大鼠血清抗甲状腺抗体,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切片,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比例,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升高(P<0.05),光镜下模型组甲状腺组织部分滤泡破坏,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说明造模成功。且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mad2、Smad3、Foxp3 mRNA低表达(P<0.05),Foxp3蛋白低表达(P<0.05),同时Th17%升高(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硒酵母组与补中益气组TPOAb与TGAb水平下降(P<0.05),且2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TGF-β
1
、Smad2、Smad3 mRNA高表达,且Smad4蛋白、Foxp3蛋白高表达,Treg%升高(P<0.05)。与硒酵母组比较,补中益气组TGF-β
1
、Smad2、Smad3、Foxp3 mRNA和Smad4蛋白亦呈现高表达状态,Treg%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硒酵母组和补中益气组Th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能够显著改善EAT大鼠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Smad通路,增加Foxp3表达,进而调节Th17/Treg失衡有关。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作用机制;免疫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大鼠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0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不同范围冷消融治疗对Lewis肺癌小鼠Tregs细胞的影响
庄垚雪,刘殿娜,高磊,孙静宜,林事成,魏佳,王潇凡,李泉旺
2023, 42(3): 275-28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1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范围冷消融治疗对Lewis肺癌小鼠Tregs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小鼠肺腺癌细胞株建立C57BL/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消融低范围组、冷消融中范围组、冷消融全范围组,每组5只。冷消融组予以不同冷冻范围的冷消融手术,冷消融低范围组消融面积为肿瘤的50%~60%,中范围组为60%~90%,全范围组为100%;对照组予以假手术治疗。术后14日取外周血、脾脏及肿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脾脏中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冷消融中范围组脾脏组织中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比例降低(P<0.05),冷消融各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冷消融全范围组肿瘤组织中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比例降低(P<0.05),冷消融各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冷消融各组Foxp3蛋白、mRNA表达低(P<0.05),中范围、全范围组低于低范围组(P<0.05),中范围组与全范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冷消融各组外周血中IL-2水平均高(P<0.05),中范围组、全范围组均高于低范围组(P<0.05),全范围组低于中范围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冷消融低范围组、中范围组、全范围组TGF⁃β水平均低(P<0.05),低范围组、全范围组均高于中范围组(P<0.05),全范围组高于低范围组和中范围组(P<0.05)。结论冷消融治疗不仅可直接引起肿瘤组织机械性损伤,而且可能通过抑制Tregs细胞表达抑制残余肿瘤的生长;冷消融范围60%~100%的效果优于冷消融低范围50%~60%。
关键词:肺癌;冷消融;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白介素-2;转化生长因子-β;小鼠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补肺活血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敬岳,张洪春,金津,唐诗环,曹乃芹,廖强,王玥琦
2023, 42(3): 281-28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2
摘要:目的观察补肺活血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肺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肺活血中药组,每组20只。模型组、补肺活血中药组采用鼻腔滴入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经鼻腔滴入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于建立模型第1~22天灌服生理盐水0.2 mL/d;补肺活血中药组于建立模型第1~22天灌服补肺活血中药溶液0.82 g/kg,0.2 mL/d。对比各组肺功能指标[呼吸系统阻力(R)、主气道阻力(Rn)、呼吸系统弹力(E)、呼吸系统顺应性(C)],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肺组织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组织中免疫球蛋白A(IgA)、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基因表达。结果补肺活血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毛发较有光泽,躁动程度减轻,呼吸较均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Rn高,E、C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肺活血中药组R、Rn低,E、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肺活血中药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上清液中TNF-α高,肺组织中IgA、KGF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肺活血中药组肺组织上清液中TNF-α低,肺组织中IgA、KGF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活血中药可改善COPD小鼠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补肺活血;肺功能;炎症反应;免疫球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小鼠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9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学验传承
吕培文臁疮生肌三法辨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
王雨,孟元,辛有清,徐旭英,吕培文
2023, 42(3): 285-28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3
摘要:下肢静脉性溃疡(VLUs)常见且复发率高,属中医学“臁疮”范畴。吕培文教授认为臁疮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气血亏虚,标实责之于湿、热、瘀、毒。治疗上运用臁疮生肌三法,分证论治、全程干预,有效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疗效显著。
关键词:下肢静脉溃疡;臁疮;辨证论治;临床经验
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3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刘清泉运用温涩法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经验
张羽,陈腾飞,张鑫,杨思雯,徐霄龙,宋麦芬,刘清泉
2023, 42(3): 288-29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4
摘要: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始动因素。刘清泉教授将以腹泻为主症的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脾阳虚衰、湿浊中阻,主张补气温阳以治本,固涩止泻以治标。列举刘教授运用温涩法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案例,为临床提供辨治思路。
关键词: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温涩法;刘清泉;名医经验
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1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张洪春分期辨证、五态联治支气管扩张症特色分析
陈宏丽,张洪春
2023, 42(3): 291-29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5
摘要:张洪春教授根据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免疫低下、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细菌长期定植的特点,以调节免疫、杜绝生痰之源、廓清气道痰液、改善气流受限为切入点,结合其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治方案。张教授将本病病程分为急性期、缓解期2个阶段;按照临床特征,分为“痰、热、毒、瘀、虚”5个病理状态,其中“虚”和“瘀”贯穿病程始终;治疗时需分期辨证,明辨虚实,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张洪春;方药;浅析
5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学术探讨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胃肠疾病伴失眠经验
姚梦茜,张涛,张格知,王琳,卿香丽,龚卓之,魏玮,苏晓兰
2023, 42(3): 294-29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6
摘要:“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疾病致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失眠症状。魏玮教授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认为胃肠疾病伴失眠的病机为气血不化、营卫失和;胃肠不和、神明不安;肝胃不和、上扰心神;升降失常、阴阳失交。提出从补气血以助睡眠、调营卫以促安寐、和胃肠以安神明、和肝胃以安心神、调升降以复阴阳5个方面调和胃肠、调节睡眠,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胃不和则卧不安;失眠;胃肠疾病;魏玮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分期论治
李一民,王悦芬
2023, 42(3): 298-30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7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DN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与其受体(RAGEs)的结合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可以基于中医伏邪理论阐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AGEs-RAGE轴及其后续级联反应与中医学伏邪对疾病进展作用的特点相似,即发病初期的“隐匿性”以及疾病后期的“爆发性”。本文基于伏邪理论,论述DN的发病机制,总结不同性质的伏邪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并对DN进行分期辨证论治,以及阐释中医药治疗DN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伏邪;AGEs-RAGE轴;调畅三焦;保肾方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肝肾同源理论在肝性脊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许文君,李秀惠
2023, 42(3): 302-30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8
摘要:肝性脊髓病是多种肝脏疾病终末期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按照“标本兼顾、体用同调、阴阳分治”的原则辨证论治肝性脊髓病,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肝肾同源;标本兼顾;体用同调;阴阳分治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循证临床实践中利用专家经验鉴别应用循证证据的方法
朱思佳,杨鸣,费宇彤,刘建平
2023, 42(3): 304-30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19
摘要:国内已有大量的循证证据和循证指南发表,已发表的临床证据质量参差不齐,而将证据转化到临床应用的情况亦不乐观。回顾循证临床决策提出的初衷,专家合理使用循证证据的方法,以及中医文献辅助临床决策的特色研究进展,可以为国内临床专家科学地利用专业经验鉴别应用最佳证据,进行循证专业决策,提供方法学借鉴。
关键词:专家经验;循证证据;个体化诊疗;循证医学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基于“脏虚为本,瘀滞为标”论治更年期聚合性痤疮
李丽,刘婷婷,吕芳昕,曲剑华
2023, 42(3): 307-30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0
摘要:更年期聚合性痤疮病机为“脏虚为本,瘀滞为标”,即以肾精不足、冲任失调、天癸相火过旺引起脏虚为本,以瘀血内停为标,治疗应标本兼治,在解毒化湿、散瘀消痤的同时,将补肾气、散瘀血贯穿治疗始终,自拟菟仙芪黄育嗣汤滋阴潜阳,散瘀消痤。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更年期;脏虚为本;瘀滞为标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1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浅析“春夏宜桂枝汤,秋冬宜白术汤”
时浩洋,杨玉莹,王方园,赵爽,王邈,孟静岩
2023, 42(3): 310-31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1
摘要:“春夏宜桂枝汤,秋冬宜白术汤”出自罗天益的《卫生宝鉴·泄痢论》,是传统中医思维模式因时制宜的一种体现。桂枝汤与白术汤二者均可治疗虚证,而二者所治虚证有所不同,桂枝汤偏于温中调营,白术汤偏于温中补虚,故分别从疾病的证候分型、因时制宜的优点以及为何因时选方等角度,探析春夏宜服温中调营的桂枝汤、秋冬宜服温中补虚的白术汤的内涵。
关键词:鹜溏;泄泻;卫生宝鉴;因时制宜;桂枝汤;白术汤
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临证纵横
基于“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
增强出版
万田豪,侯晓宙,谷金玉,李法杰,张格知,夏迪,张清
2023, 42(3): 313-31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2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理论的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LE患者64例,随机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予宣教和肘部练功法指导,手法组采用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治疗,3 次/周,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并佩戴护肘制动,1 次/d,治疗4周。对比2组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以及治疗完成后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肘部压痛阈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即刻和完成后2个月的VAS评分、HSS评分、肘部压痛阈值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手法组治疗结束后即刻和完成后2个月的VAS评分、HSS评分及压痛阈值改善明显(P<0.05)。与治疗结束后即刻比较,手法组治疗完成后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及压痛阈值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完成后2个月的VAS评分升高,HSS评分及压痛阈值下降(P<0.05)。结论与外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比较,基于“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理论的清宫正骨拔戳揉捻法可显著减轻LE患者肘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治疗结束长时间后仍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清宫正骨手法;非甾体抗炎药
10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温经散寒法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李江敏子,尚菊菊,韩强
2023, 42(3): 318-32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3
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法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入组的阳虚寒凝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用附辛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片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及感觉功能检査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肌电图、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2组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快,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温经散寒法可有效缓解阳虚寒凝型DPN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型;温经散寒法;附辛通络汤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0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结肠滴注大承气汤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书华,杨思雯,李学艳,陈腾飞,朱玉菡,宋麦芬,徐霄龙,姚卫海
2023, 42(3): 322-32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4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结肠滴注大承气汤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3例,根据病程中是否使用大承气汤结肠滴注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大承气汤结肠滴注治疗,治疗3 d。对比2组14 d生存率、治疗前后急性胃肠损伤(AGI)评分、氧合指数、分泌物性状评分、感染相关指标[体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2组14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治疗组AG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治疗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2组分泌物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泌物性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2组感染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承气汤结肠滴注能有效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合指数及体温,调节分泌物性状,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功能障碍。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大承气汤;中药结肠滴注;肺经;大肠经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9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效果评价
刘洋,杨婷,李壮,高傲,赵妍,曹蕾
2023, 42(3): 326-32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5
摘要:目的探讨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以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纳入研究,其余6种体质患者未纳入研究,实际入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法。比较2组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结果中医健康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体质辨识为基础的中医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提高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中医健康管理;体质辨识
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8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张锡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分析
肖阳春,王晓鹏,刘清泉
2023, 42(3): 329-33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6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锡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用药特色。方法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取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的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并分析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挖掘常用药、对药、角药、核心组合。结果共纳入处方92张,涉及中药88味,用药频次排名居前10位的中药是甘草、石膏、山药、白芍、党参、知母、玄参、连翘、生地黄、滑石;涉及药物中寒性药物最多,甘味药最多,归经以肺、胃、脾经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对药为甘草-山药,使用频次最高的角药为甘草-山药-白芍。聚类分析:将k值设定为3时,在92张处方中最多的类方核心组合为石膏-甘草-山药-知母-连翘,相关方剂数为47个;将k值设定为5时,在92张处方中最多的类方核心组合为石膏-甘草-山药-党参-白芍-玄参,相关方剂数为27个。结论张锡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寒温并重,注重培护正气,临证组方重视祛邪不伤正,重用石膏,擅用山药,为中医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数据挖掘;急性外感热病
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2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西医临床特征分析
吴朝旭,侯丽,李潇,南梦蝶,刘常玉,董青
2023, 42(3): 333-33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7
摘要:目的基于45例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类患者的中医、西医临床特征。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一线治疗、二线及后续治疗2组,通过组间比较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二线及后续治疗患者的中西医临床特征。结果45例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1,年龄(57.53±12.96)岁,体质指数(BMI)(21.51±3.89)kg/m
2
,血红蛋白(111.58±17.82)g/L,血清白蛋白(38.78±5.52)g/L,卡氏评分(KPS)集中于80分及以上,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原发灶以近端胃居多,远处转移以单脏器转移最为常见,与接受一线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占比95.56%,生存时间(440.80±177.42)d,明显高于接受一线治疗患者(P<0.05)。中医证素中,病位证素的组合主要为脾、脾与肝、脾与肾,对应的病性组合分别为气虚证、痰湿证并见,气虚证、气滞证、痰湿证并见,气虚证、阴虚证并见。结论接受二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病位以脾、肝、肾为主,病性证素表现为虚实夹杂,临床宜合理安排扶正、祛邪等治法;与一线治疗患者相比,二线及后续治疗患者的西医特征表现为腺癌为主,印戒细胞癌极少。
关键词: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后续治疗;临床特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397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毕俊芳,张华
2023, 42(3): 338-34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3.028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治疗老年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抗肿瘤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补阳还五汤及温和灸,均治疗6周。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L)评分、凝血及血小板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7.14±2.59)分低于对照组(21.14±2.84)分(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0.0%)优于对照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8
+
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低,其余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除社会/家庭情况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0.05);而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PTT、PT延长,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0.05);FIB、PLT、D-D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低(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温和灸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高凝状态;改善气虚血瘀证候,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艾灸;老年晚期肺癌;免疫功能;高凝状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3940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