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专栏专题
2024
2023
2022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专栏专题
2024
2023
2022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3年第42卷第4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结直肠癌的中西医临床协作诊疗
结直肠癌中西医临床协作管理模式实践与展望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丁亚丛, 唐末, 刘稼玺, 薛冬, 李萍萍, 杨宇飞
2023, 42(4): 344-34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1
摘要:在重大疑难疾病治疗过程中,单纯依靠西医或者中医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因而加强中西医协作能力,联合攻关,形成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探索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机制与模式,对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服务能力意义重大。中西医双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从而提高结直肠癌临床疗效。
关键词: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管理模式
211
|
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结直肠癌化疗期中医诊疗指南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许云, 费宇彤, 陈楠, 张春泽, 刁德昌, 程建平, 初玉平, 仓顺东, 吴存恩, 覃霄燕, 杨宇飞
2023, 42(4): 348-35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2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中医;指南
349
|
1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26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结直肠癌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专家意见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占东, 吴煜, 崔宁, 杨宇飞, 孙红, 薛冬, 王薇, 张彤, 李萍萍
2023, 42(4): 351-35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3
关键词:结直肠癌;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55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健脾补肾序贯方减轻结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娜, 孙凌云, 陈楠, 闫蕴孜, 宁春晖, 武爱文, 杨宇飞
2023, 42(4): 355-35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4
摘要:目的探究健脾补肾序贯方对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1)和对照组(n=59),试验组采用CapeOX化疗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治疗,对照组使用CapeOX化学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L-3、SCF、GM-CSF水平。结果试验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5.09%、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6.84%,低于对照组(53.85%、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50.88%、贫血发生率26.32%,低于对照组(57.69%、3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治疗时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3、SCF和GM-CSF水平均上升,对照组IL-3和GM-CSF水平下降,SCF水平稍上升。治疗后试验组SC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序贯方可减轻结肠癌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造血生长因子分泌,从而改善骨髓抑制有关。
关键词:健脾补肾序贯方;结肠癌;骨髓抑制;化疗
159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3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赫兰晔, 陈楠, 李嘉俊, 吴娜, 杨宇飞, 武爱文, 贾小强
2023, 42(4): 360-36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5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评估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住院的结肠癌患者142例。按照随机序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采用结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优化方案(简称中西ERAS方案),试验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排气、排便、排尿功能的恢复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对照组为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拔除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患者(P<0.05),2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插尿管比例、住院时间、安全性量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西ERAS方案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安全有效,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排气功能的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结肠癌;穴位贴敷;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并发症
13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2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私有云平台搭建智慧化结直肠癌诊疗预测模型探索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剑, 吴贝贝, 王雪杰, 罗鼎, 乔辰, 杨宇飞
2023, 42(4): 364-36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6
摘要:目的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智慧化私有云平台,探索构建结直肠癌中医预测模型。方法利用x86服务器和网络附属存储服务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使用VMware ESXi(Virtual Machine ware ESXi),搭建院内私有云平台;在此私有云平台上建立登记注册平台,通过登记注册平台与院内其他业务系统打通数据链接,使用备份功能、数据报表功能、数据监控功能及转译等技术获得数据;利用结构化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模型,在云平台DOCKER容器内创建预测微服务,搭载二次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评估模型,并将治理后的数据用于不断优化临床预测模型。结果通过在院内搭建基于IT新基建技术的智慧化私有云平台,实现了基于微服务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治云服务,进而建设了配套的智慧化结直肠癌诊疗预测模型。结论基于私有云平台技术搭建智慧化结直肠癌诊疗预测模型,第一次实现了在私有云上的智能化数据应用模型搭建和应用,并能通过机器学习自动优化模型,助力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决策。
关键词:结直肠癌;云平台;诊疗模型;中西医结合
14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35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健脾益气法治疗结直肠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知识图谱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高彪, 何斌, 王萌萌, 刘丽颖, 阴毅然, 王磊, 杨宇飞, 费宇彤
2023, 42(4): 369-37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7
摘要:目的分析健脾益气法治疗结直肠癌(CRC)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动态,并揭示该法的临床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方法按纳入标准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中检索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等绘制网络知识图谱,并应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临床结局、机制研究指标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61篇RCT文献,近6年发文量保持较高水平,年发文量为7篇。网络知识图谱显示研究者数量(N)为162位,连线数(E)是260,其中仅4位研究者发文量>1篇。机构知识图谱中N=65,E=15,节点多但连线少,表明各机构间合作较少。关键词知识图谱和聚类分析显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毒副反应、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毒副反应中胃肠道症状的结局指标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占23.8%、23.8%、19.6%。机制研究显示96%的文献重视免疫功能。健脾益气法在结直肠癌术后及带瘤患者、各时期患者及多种化疗方案中均有应用。结论近年来健脾益气法治疗CRC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RCT研究热度不降,但尚未形成深入研究的核心力量和研究合作网络,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是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免疫功能是探究该领域临床机制的热点和重点,健脾益气法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多种化疗方案及各时期的患者。
关键词:结直肠癌;健脾益气法;胃肠道反应;文献计量;免疫功能
193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32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共识与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血管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医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
2023, 42(4): 376-38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8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中医;方案
149
|
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北京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症结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马家驹, 刘清泉, 王玉光
2023, 42(4): 381-38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09
摘要:临床发现年龄大于65岁、未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合并慢性疾病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重型/危重型的高危人群,也是医疗救治的重点。本文通过解读《北京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症结合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利于其临床推广应用。重点解读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救治基本策略,强调老年人多正气虚损,治疗原则是顾护正气,扶正祛邪。并针对临床中常见病症如热盛不退、大便难、痰液排出不畅、肺部影像学炎症渗出加重、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等进行重点分析。凝练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辨治要点,提出临床应重视肺肠同治,重视排痰,重视脾胃功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危重症以保肺之化源为要,重视中成药注射剂和针灸治疗等,以提高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疗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6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8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临床研究
新型“乳核散”中药凝胶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家磊, 王小平, 蔡慧群, 邓佳琳, 朱小雨
2023, 42(4): 385-38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0
摘要:目的验证自制新型“乳核散”凝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以乳腺小叶增生性肿块为主的良性肿瘤及乳腺结节微创消融术后患者300例,其中行微创消融术治疗和未行微创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均为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治疗1组、对照1组,将未行微创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治疗2组、对照2组。治疗组给予“乳核散”凝胶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乳腺宁贴贴敷治疗,1次/d,1个疗程30 d,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及第1、2疗程结束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体征积分及结节最大直径、体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2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2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1、2疗程结束时各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第1、2疗程结束时,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1、2疗程结束时各组乳房疼痛积分、总积分均降低(P<0.05);第2疗程结束时各组乳房肿块积分均降低(P<0.05)。第1、2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乳房疼痛积分、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第1、第2疗程结束时治疗1组、对照1组乳腺结节最大直径及体积均缩小(P<0.05)。第1、2疗程结束时,治疗1组结节最大直径及体积均小于对照1组(P<0.05)。治疗期间各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出现用药局部皮肤颜色轻度变红及瘙痒,3例对贴布轻度过敏,敷贴部位出现皮肤瘙痒、少许疱疹,予以氯地霜局部外用后症状改善。结论新型“乳核散”凝胶可改善乳腺小叶增生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肿块吸收,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乳腺小叶增生;“乳核散”凝胶;乳腺宁贴;中医外治
229
|
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2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任督脉交替铺灸联合强筋合剂治疗肝肾亏虚型产后风湿的临床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潘中强, 李金霞
2023, 42(4): 390-39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1
摘要:目的观察任督脉交替铺灸联合强筋合剂治疗肝肾亏虚型产后风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7月肝肾亏虚型产后风湿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强筋合剂口服,每次25 mL,2次/d。治疗组在口服强筋合剂的基础上配合任督脉交替铺灸,每周1次。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2组PRI、VAS、PPI、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督脉交替铺灸联合强筋合剂治疗肝肾亏虚型产后风湿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障碍。
关键词:产后风湿;铺灸;任脉;督脉;强筋合剂;疼痛;功能障碍
13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0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健脾疏肝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临床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建乔, 刘仍海, 吴承东, 张羽, 李雪, 李宇栋
2023, 42(4): 394-39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2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疏肝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2020年6月—2022年3月就诊的60例IBS-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疏肝丸,2丸/次,3次/d;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1包/次,2次/d。均治疗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排便不畅、腹痛、腹胀、胸胁不适、嗳气频作、两胁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IBS-SSS、HAMA-14、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丸内服治疗IBS-C肝郁气滞证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健脾疏肝丸
226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9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腰椎导引操联合代温灸膏治疗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硕, 李春根, 祝永刚, 郑皓云, 崔玉石, 钱嘉铭, 李浩锌, 柳根哲
2023, 42(4): 398-40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3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导引操联合代温灸膏治疗中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青年CNLBP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代温灸膏外敷(隔日1次,为期4周)配合健康宣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练腰椎导引操(隔日1次,为期4周)。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时的疗效和腰椎曲度(LCI)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AROM)、腰椎曲度(LC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时,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时,2组腰椎屈伸及侧屈总AROM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观察组腰椎曲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腰椎曲度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腰椎曲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导引操联合代温灸膏治疗可缓解CNLBP患者的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及活动度,并能促进腰椎正常生理曲度恢复。
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导引操;代温灸膏;腰椎曲度
173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8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实验研究
黄芪甲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利霞, 李忻, 张舒, 范愈燕
2023, 42(4): 403-40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4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PF级雄性6周龄SD大鼠30只,随机取6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24只大鼠按65 mg/kg腹腔注射STZ(溶于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pH 4.4)制备DN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IV组、胰岛素(INS)组、AS-IV+INS组各6只,分别给予AS-IV 10 mg/kg、INS 5 U、AS-IV 10 mg/kg+INS 5 U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次/d,干预8周。对比各组血糖、体质量、尿蛋白、BUN、Scr、HbA
1
c,血清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肾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一氧化氮合成酶丝氨酸1177位点[p-eNOS(Ser1177)]和苏氨酸495位点[p-eNOS(Thr49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均升高(P<0.05);AS-IV组、INS组、AS-IV+INS组从第8周开始血糖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AS-IV组、INS组、AS-IV+INS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所有造模大鼠体质量低(P<0.05),尿蛋白、BUN、Scr、HbA
1
c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S-IV组、INS组、AS-IV+INS组体质量高(P<0.05),尿蛋白、BUN、Scr、HbA
1
c低(P<0.05);与INS组比较,AS-IV+INS组尿蛋白、Scr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肾组织NO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S-IV组、INS组、AS-IV+INS组血清和肾组织NO水平高(P<0.05);与INS组比较,AS-IV+INS组肾组织NO水平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p-eNOS(Ser1177)蛋白表达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S-IV组、AS-IV+INS组肾组织中p-eNOS(Ser1177)蛋白表达高(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eNOS/NO通路对STZ诱导DN大鼠发挥治疗,且作用位点可能在Ser1177。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黄芪甲苷;eNOS/NO通路;大鼠
104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0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治疗对Lewis肺癌CD4
+
CD25
+
Foxp3
+
Treg的影响及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潇凡, 刘殿娜, 林事成, 庄垚雪, 高磊, 李泉旺
2023, 42(4): 408-41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5
摘要:目的探讨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治疗对Lewis肺癌CD4
+
CD25
+
Foxp3
+
Treg细胞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C57BL/6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冷冻消融组、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模型组行假手术,在小鼠移植瘤部位切开缝合,其余各组均行双循环冷冻消融术。术后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64、3.28、6.56 g/kg养肺方灌胃,模型组、冷冻消融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 次/d,连续给药14 d。给药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肿瘤体积,末次给药后剥离脾脏和移植瘤,称取瘤体质量并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
+
T、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比例;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中Foxp3表达。结果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均逐渐增长,增长速度为模型组>冷冻消融组>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剂量组>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中剂量组>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高剂量组。手术联合药物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肿瘤体积小(P<0.05);与冷冻消融组比较,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肿瘤体积小(P<0.01);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高剂量组肿瘤体积小于低剂量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瘤体质量小(P<0.05);与冷冻消融组比较,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瘤体质量小(P<0.05)。冷冻消融组、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逐渐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CD4
+
T细胞比例低(P<0.05),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的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比例低(P<0.05);与冷冻消融组比较,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高剂量组CD4
+
T、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比例低(P<0.05);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CD4
+
T、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比例逐渐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和Foxp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中、高剂量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和Foxp3蛋白表达均低于冷冻消融组(P<0.01)和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低剂量组(P<0.05)。结论冷冻消融联合养肺方通过减少Lewis肺癌小鼠脾脏CD4
+
CD25
+
Foxp3
+
Treg细胞比例,下调肿瘤组织中Foxp3表达,发挥抑制Lewis肺癌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有关。
关键词:养肺方;冷冻消融;肺癌;肿瘤免疫;CD4
+
CD25
+
Foxp3
+
T细胞;Foxp3;小鼠
211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9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颐脑解郁方对脑出血后抑郁大鼠神经再生和修复的影响及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媛, 唐启盛, 赵瑞珍
2023, 42(4): 414-41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6
摘要:目的探讨颐脑解郁方对脑出血后抑郁大鼠神经再生和修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各8只。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采用尾壳核注射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在CUMS开始首日同时给予药物灌胃,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2.33 mg/(kg·d),颐脑解郁方组给予颐脑解郁方9.92 g/(kg·d),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10 mL/kg,灌胃4周,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第1、2、4周测量体质量、行蔗糖水试验,并于第4周进行OFT旷场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ogo-A、NgR、RhoA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直立次数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颐脑解郁方组以上指标均高(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Nogo-A、NgR、RhoA蛋白表达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海马组织中Nogo-A、NgR、RhoA蛋白表达低(P<0.05);颐脑解郁方组海马组织中Nogo-A蛋白表达低于氟西汀组(P<0.05),NgR蛋白表达高于氟西汀组(P<0.05),2组海马组织中RhoA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颐脑解郁方可通过下调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NgR、RhoA蛋白表达,促进脑出血后抑郁大鼠的神经再生和修复。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轴突生长抑制因子;海马;颐脑解郁方;中医药;大鼠
197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9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学术探讨
以阴疽辨治恶性黑色素瘤试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于惠博, 熊宏泰, 高劲, 陈欣, 王立雅, 郑红刚
2023, 42(4): 419-42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7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死亡率高。郑红刚教授认为恶性黑色素瘤为肺、脾、肾三脏虚损致寒痰瘀毒胶结而发病,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与“阴疽”高度相关,温阳法为其治疗法则,辨证选用温肾固本、温脾散结、温肺化饮等法化瘀毒、解寒凝、消痰滞,以达温阳扶正驱邪的目的。
关键词:黑色素瘤;阴疽;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阳和汤
198
|
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07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虚损-浊毒”论治重症肌无力初探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见文, 田军彪, 高利
2023, 42(4): 422-42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8
摘要: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中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之本为精津气血虚损,“浊毒内蕴”为重症肌无力病情进展的关键。MG早期病机以五脏虚损为本。随着病情进展至中晚期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见浊毒或继发浊瘀之象。MG病情常缠绵多变,应注重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基于“虚损-浊毒”特点,以“补虚益损、化浊解毒”之法灵活组方,必要时还需中西医协同干预。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虚损;浊毒;病因病机
138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运用补肾清肝、祛痰化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卞云影, 王东红, 许玉霞, 郭昊仙
2023, 42(4): 426-42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19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治疗较难取效。王东红主任秉承肖承悰教授学术思想,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PCOS病因病机为肾虚肝热、痰瘀互阻,临床以补肾清肝、祛痰化瘀为治疗法则,采取中药汤剂与穴位埋线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月经阶段灵活配伍药物,如在行经期酌加活血化瘀之品,经后期重视滋补肝肾之阴,经间期补肾气助肾阳的同时还要酌加活血通经之品以促进卵泡排出,此期前后穴位埋线亦加用活血之穴位以助其力,经前期阴阳俱补等。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形成自身诊疗特色。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补肾清肝、祛痰化瘀方;穴位埋线
150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温阳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凯歌, 何梦婷, 陈德轩
2023, 42(4): 430-43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0
摘要: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甲状腺结节的中医发病机制、治法及方药,指导临床诊疗。甲状腺结节等瘤岩实体疾病的中医病机是人体阳气不足,阳化气之功能减弱,致痰、气、瘀、毒等阴邪凝聚而成,故治疗当以温阳散结法为主,以强全身之根本,以化痰、行气、祛瘀、解毒等散结之法攻伐局部有形之标实,二者相合,方能标本兼治,消散结节。
关键词:阳化气;阴成形;温阳散结法;全身和局部相结合
145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叙事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倩, 陈玉静, 张春燕, 黄小波
2023, 42(4): 433-43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1
摘要:叙事医学与中医学均富有人文内涵,将叙事医学理念融入案例教学法并应用于中医学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中医学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仁爱情感,树立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提升职业自豪感,增进对患者、他人及自我的理解,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培养医术与医德兼备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叙事医学;案例教学法;中医学教学
149
|
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8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肚角穴小儿推拿临床应用古籍考证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行, 郭俊明, 靳晓霞, 李多多, 杨晓明
2023, 42(4): 436-43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2
摘要:通过古籍考证发现,古代医家对肚角穴的定位、操作及应用的论述存在差异。对于肚角穴定位的认识虽略有不同,但总体认为在脐下两侧;古籍记载有按、拿、推、掐、掏、搓摩法等多种手法,其中拿、按法最为常见,肚角穴功用以止腹痛、止泻为主,且有治大便不通、开积痰积气痞疾等作用,与现代医家观点基本一致。
关键词:小儿推拿;肚角;古籍考证;腹痛;泄泻
192
|
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便秘经验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俊, 丁宁, 李佳珂, 张声生
2023, 42(4): 439-44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3
摘要:《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便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张声生教授擅长运用六经辨证论治便秘。三阳经之便秘主要为表证、热证、实证;三阴经之便秘主要表现为里证、寒证、虚证。太阳病便秘多用宣肺通腑法;阳明病便秘,为阳结,用下法;少阳病便秘,为阳微结,用和解法;太阴病便秘,为阴结,用温通法;少阴病便秘,为纯阴结,亦用温通法;厥阴病便秘,寒热同调,宜宣畅气机。
关键词:便秘;六经辨证;伤寒论;功能性便秘
227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97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临证纵横
“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及手法操作参数初探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宋朋飞, 邢华, 马邦峰, 孟凡超, 苏小杰, 王殊轶, 龚利
2023, 42(4): 442-44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4
摘要:目的建设坐位调膝法数据采集平台,并通过该平台拟定手法操作基本参数规范。方法选择2021年9—1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就诊的36例单侧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组,分别接受坐位调膝法治疗。应用坐位调膝法数据采集平台分析3组坐位调膝法操作数据,同一患者重复操作该手法3次,导出并选择周期稳定的数据,分析手法的最大垂直力和不同阶段做功时间。结果3组间内侧及外侧拇指最大垂直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侧拇指最大垂直力均大于外侧(P<0.05)。3组内外侧拇指最大垂直力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阶段手法做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第1阶段法做功时间均大于第2阶段(P<0.05)。3组两阶段手法做功时间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垂直力大小及操作时间为坐位调膝法主要特征参数;坐位调膝法治疗单侧内翻型KOA时,主要发力点为内侧拇指;操作该手法时,第1阶段为手法主要做功阶段。
关键词:坐位调膝法;数据采集平台;手法;参数;标准化研究
188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9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基于因子分析的205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证候要素特点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冯伟, 白芳芳, 暴雪丽, 李海田, 李平
2023, 42(4): 446-44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5
摘要:目的探索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和规律。方法以205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对其中医四诊信息采用二分类法,运用因子分析探索证候要素及病位靶标的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合并焦虑的证候要素主要有气滞(115例,56.09%);阴虚(106例,51.70%);血瘀(104例,50.73%);痰热(101例,49.26%)。冠心病合并焦虑涉及的病位靶标主要有心(151例,73.65%);肝(122例,59.51%);脾(105例,51.21%)。结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证候要素有气滞、阴虚、血瘀、痰热;涉及的病位靶标为心、肝、脾,为双心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阐释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因子分析
148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69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临床生化参数的相关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天翼, 宗湘裕
2023, 42(4): 450-45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6
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临床生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分析210例M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生化指标及肝弹性测定差异。结果210例MAFLD患者单一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性别比较,湿热蕴结证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比较,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体质量高于其他3种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患者ALT、GGT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TG、TG/HDL-C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轻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肝郁脾虚证、脾肾两虚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和脾肾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痰瘀互结证和湿热蕴结证,其中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比较,痰瘀互结证和肝郁脾虚证、脾肾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FLD患者主要证候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和湿浊内停证,其中ALT、GGT、TG升高最明显的是湿热蕴结证和湿浊内停证,而TG/HDL-C与MAFLD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与其最相关的证型亦为湿热蕴结证和湿浊内停证。
关键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生化参数
238
|
1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0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文献综述
芩柏软膏治疗银屑病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茜玮, 白彦萍, 张丰川, 蔡锐, 于鸿妲, 黄秋晨, 杨皓瑜
2023, 42(4): 454-45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7
摘要:芩柏软膏(普连膏)源自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先生的经验方,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血热证兼夹湿邪证疗效突出。对运用芩柏软膏治疗银屑病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芩柏软膏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提出在制剂制备、剂型选择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究,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关键词:芩柏软膏;银屑病;临床与机理;研究进展
361
|
2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0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筋骨草属植物药理学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鑫宇, 钱嘉惠, 高俊峰, 唐旭, 温彬宇
2023, 42(4): 458-46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3.04.028
摘要:筋骨草属植物在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明确,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综述国内外筋骨草属植物的药理学活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为筋骨草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筋骨草;抗炎;抗肿瘤;肠道菌群;药代动力学
354
|
3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76711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6-1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