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历史回眸
第五届编委会
往届编委会
获奖荣誉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43
卷
第
10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血液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现状与热点研究述评
郎海燕,陈玥灿,陈信义
2024, 43(10): 1082-108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1
摘要: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异质性极强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治疗已经进入放、化疗结合靶免治疗新时代,与既往单纯放、化疗比较,临床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也明显改变了患者生存曲线。但在疗效优势与不良反应弊端并存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疗效优势,克服不良反应弊端给中医药研究带来了挑战和新契机。本文基于中医药视角,对恶性淋巴瘤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及证候类型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评估,强调了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增效减毒以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独特作用。明确指出,目前中医药研究在疗效评价、病名统一和证候规范化方面存在不足,并建议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加速标准化进程。此外,基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特点,提出中医药在抗病毒、防治疾病进展、治疗复发和难治性病例以及控制治疗相关并发症等热点领域的研究潜力,并倡导以创新视角推动中医药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系统化应用。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医药研究现状;中医药研究热点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陈信义基于“浊毒病机论”分期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撷要
陈玥灿,陈信义,郎海燕
2024, 43(10): 1088-109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2
摘要:恶性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从无形至有形、局部至全身的病理过程与“浊毒”弥漫、胶着、凝结的病理特性相关。陈信义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始终贯穿恶性淋巴瘤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并倡导以“化浊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分期辨证、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把握正邪消长变化,密切关注证候演变规律,重点强调辨证施治。结合恶性淋巴瘤的现代医学分期组方遣药:Ⅰ期应疏肝健脾、化浊解毒,方选逍遥散加减;Ⅱ期当软坚散结、化浊解毒、行气活血,方选消瘰丸合半夏藿香汤加减;Ⅲ期宜扶正祛邪、泄浊化瘀,方选八珍汤合泄化浊瘀汤加减;Ⅳ期拟益气补血、调理阴阳,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
关键词:陈信义;恶性淋巴瘤;浊毒病机论;化浊解毒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中医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进展
邹吉轩,胡晓梅
2024, 43(10): 1092-109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3
摘要:热、毒、瘀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主要病理因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PV的主要治法。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高凝状态、改善证候以及降低JAK2突变负荷等,中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PV疗效机制与其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中药复方中的多种单体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多条通路、多个靶点,共同发挥作用。多中心大样本RCTs将有利于获得证据级别较高的循证医学依据,多组学技术将有助于深入探索中药复方多重效应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药;疗效机制;中药复方
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孙伟正治疗肾阳虚型慢髓劳经验
万香慧,魏一,孙伟正,王金环
2024, 43(10): 1097-109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4
摘要:慢髓劳对应为西医学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或由于外在毒邪损伤正气,伤及骨髓;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倦过度、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受损,日久伤肾,肾精不足,骨髓不充,化血不能,血即枯涸,病机为肾虚髓枯。孙教授将慢髓劳分为肾阴虚、肾阳虚2个证型,其中肾阳虚型慢髓劳多以血虚为主,发热和出血症状较轻,强调个体化原则,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结合西医检查结果,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坚持“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重视温补肾阳,少佐滋阴药物,以使阴阳互根,从而改善肾阳虚型慢髓劳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肾阳虚;慢髓劳;临床经验;孙伟正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基于TLR/NF-κB信号通路的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的机制研究
姜一陵,季玉婷,郑秦,石岭,张爱萍,吴志豪,徐海涛,张瑞峰,胡洁,罗梅宏
2024, 43(10): 1100-110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异功散通过TLR/NF-κB信号通路治疗慢性病贫血(AC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异功散(YGS)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建立酵母多糖诱导的脓毒症(ZIGI)炎性贫血小鼠模型,在酵母聚糖A(Zymosan A)注射后的第5天造模成功,分别连续给药7 d,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红蛋白(Hb)、肝组织铁调素(HAMP)mRNA、铁转运蛋白(Fpn)mRNA水平、脾脏指数及肝脏IL-1β、TNF-α、IL-6、IFN-γ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空白组、模型组、YGS组小鼠肝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TLR4、p65、p-p65蛋白以及MD2及CD14 mRNA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造模小鼠的体质量、Hb均较空白组降低(P<0.01)。给药7 d后,给药小鼠的Hb水平均上升(P<0.01),YGS组体质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HAMP mRNA升高(P<0.01),Fpn mRNA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YGS组、EPO组肝组织HAMP mRNA表达下降(P<0.01),Fpn mRNA水平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脾脏指数升高(P<0.01),肝组织IL-1β、TNF-α、IL-6、IFN-γ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YGS组脾脏指数降低(P<0.01),肝组织IL-1β、TNF-α、IL-6、IFN-γ水平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TLR4及p65、p-p65蛋白表达增加(P<0.01),MD2、CD14 mRNA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YGS组肝组织TLR4及p65、p-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MD2、CD14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异功散可能通过调节TLR/NF-κB通路,下调IL-1β、IL-6、TNF-α、IFN-γ等炎症因子水平,进而缩小肿大的脾脏,有效调控hepcidin-ferroportin轴,改善贫血。
关键词:慢性病贫血;TLR4/NF-κB信号通路;hepcidin-ferroportin轴;异功散
1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7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健脾化湿,解毒化瘀,养血安神”法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思路
梁嘉禾,唐旭东
2024, 43(10): 1106-110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6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高危MDS的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髓毒劳”范畴。其病机以脾失健运、毒瘀阻滞、神机失养为本,气滞、血瘀、痰湿等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中医辨证治疗高危MDS,采用解毒化瘀为宗,健脾化湿为本,重视养血安神、疏肝理气,治法上寒热共用,阴阳平调,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健脾化湿;解毒化瘀;养血安神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2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临床研究
接受中医药治疗的12 593例次胃癌患者的画像研究
司匡中,南梦蝶,杜笑丰,赵洪彬,吴贝贝,刘剑,侯丽
2024, 43(10): 1110-111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7
摘要:目的通过画像技术分析12 593例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初步构建胃癌患者画像。方法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信息数据库,筛选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胃癌患者数据,收集性别、年龄、中医证型、中药方剂等资料,采用Python 3.12.0、R 4.2.3、Cytoscape 3.10.0等对胃癌患者进行特征分析,挖掘用药组方规律,通过词云、关联网络图等形式综合呈现不同画像特征。结果根据性别、年龄、中医证型、核心用药等特征,通过画像聚类分析,将12 593例次胃癌患者划分为4组,其中1组2 001例次,主要证型为肝气犯胃证(58.6%);2组3 461例次、3组5 554例次,证型均以痰湿凝结证、肝气犯胃证为主;4组1 577例次,其中痰湿凝结真证占33.5%、气滞血瘀证占28.7%。处方中高频药物包括白术、茯苓、炙/黄芪、党参、陈皮、当归、炙/甘草、鸡内金、半夏、砂仁等,其中四气总频次475次,以寒(36.2%)、温(32.0%)、平(21.7%)为主;五味总频次685次,以苦(33.7%)、甘(29.6%)、辛(24.8%)为主;归经总频次653次,依次为胃经(20.9%)、肾经(17.3%)、肝经(13.5%)、脾经(12.7%),各组高频药物和性味归经特征基本一致。画像1、2、3、4组关联规则分别为75、15、26、26条,结合树形图及热点图结果,分组筛选后共得到核心处方5个。结论利用画像技术,可初步将12 593例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胃癌患者划分为4组人群,分别反映了其中医证型和用药组方规律。
关键词:画像;胃癌;中医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47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鼻周骨膜压揉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肺虚感寒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张丽佳,邱丽漪,蔡江,孔安安,井伽因,李龙义
2024, 43(10): 1116-112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以“鼻周骨膜压揉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肺虚感寒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9月就诊于北京按摩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北京市朝阳区金盏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变应性鼻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1次/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周骨膜压揉法”为主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隔天1次,1周3次,治疗4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3个月主症(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次症(畏风怕冷、易感冒、自汗、气短乏力)评分。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2、3、4周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易感冒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第4周,畏风怕冷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第3、4周自汗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气短乏力症状积分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4周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畏风怕冷、易感冒、自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第2、3、4周气短乏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组主症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观察组喷嚏、鼻塞、鼻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周,观察组主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周,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时间点次症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自汗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周骨膜压揉法”为主的推拿手法可提高肺虚感寒型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并改善患儿症状。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鼻周骨膜压揉法;肺虚感寒型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45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沙斐,安娜,刘佳琪,王清霖,曹娟,安琪,李高彪,武欣
2024, 43(10): 1121-112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09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颗粒制剂口服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Villalta评分、双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6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再通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较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血清D-D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APTT、PT较干预前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
2
=1.463,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DVT急性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补阳还五汤;抗凝治疗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谭玉培,尚菊菊,刘红旭,周琦,刘子豪,黄熙曼
2024, 43(10): 1126-113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0
摘要:目的探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SYD)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SYD口服,对照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安慰剂(PBO)口服,2组均给予PCI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CK-MB峰值、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IMR)、IMR的变化率(△IMR)以及安全性。CK-MB峰值与△IM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4 h,2组CK-MB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2组CK-MB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IMR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IMR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R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对照组CK-MB峰值与△IMR无明显相关性(r=-0.158 5,P>0.05),观察组CK-MB峰值与△IMR呈正相关性(r=0.339 2,P<0.05)。观察组1例血脂控制不佳,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加倍强化治疗后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余患者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凝血指标等异常。2组均未发生药物性皮炎、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SYD可改善冠心病UA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微循环,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益气活血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肌酸激酶同工酶MB;冠状动脉微循环指数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45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实验研究
复幼合剂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性早熟SD雌鼠的治疗作用观察
郭春彦,柳静,张怡,丁倩,王谦,张萌,王晓玲
2024, 43(10): 1131-1137.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1
摘要:目的探究复幼合剂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性早熟(PP)雌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的影响。方法取75只SD雌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幼合剂组、亮丙瑞林组、槲皮素组各15只。母乳喂养至23日龄。在第5日龄时,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一次性颈背部皮下注射25 μL达那唑溶液建立PP模型。大鼠阴道开口时间、首次发情时间及正常发情周期显著提前为造模成功。造模10 d,亮丙瑞林组于左侧下腹部皮下注射亮丙瑞林100 μg/kg;复幼合剂组每天给予6 mL/kg复幼合剂灌胃;槲皮素组每天给予4 mg/kg槲皮素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2 mL/kg生理盐水灌胃。20日龄开始检查阴道开口情况,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性腺发育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
2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GnRH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下丘脑GnRH、吻素(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雌激素受体α(ESR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nRH、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阴道开口提前。模型组子宫系数、卵巢系数较正常组大(P<0.05)。复幼合剂组子宫系数较模型组小(P<0.01),亮丙瑞林组子宫系数、卵巢系数较模型组小(P<0.05)。模型组、复幼合剂组、亮丙瑞林组、槲皮素组子宫、卵巢细胞形态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表明达那唑不会造成性器官病理性增长。各组卵巢发育情况大致相同,均可见初级、次级、成熟卵泡。模型组子宫壁厚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幼合剂组子宫壁厚度较模型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亮丙瑞林组子宫壁厚度较模型组小(P<0.05),槲皮素子宫壁厚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E
2
、LH、FSH水平较正常组高(P<0.05);亮丙瑞林组E
2
及FSH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复幼合剂组、槲皮素组血清E
2
水平较模型组低(P<0.01)。模型组下丘脑GnRH细胞平均光密度值较正常组高(P<0.05);复幼合剂组、亮丙瑞林组光密度值较模型组低(P<0.01),槲皮素组光密度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见各组深浅不等的棕黄色GnRH阳性细胞,细胞结构清晰,核仁明显,且以Broca斜角带分布最为集中。模型组下丘脑GnRH、Kiss-1、GPR54、ESR1、IGF-1 mRNA表达较正常组高(P<0.01)。复幼合剂组、亮丙瑞林组下丘脑GnRH、Kiss-1、GPR54、ESR1、IGF-1 mRN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槲皮素组下丘脑GnRH、Kiss-1、ESR1 mRNA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下丘脑GnRH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Akt/Akt、p-PI3K/PI3K均较正常组高(P<0.01),复幼合剂组、亮丙瑞林组、槲皮素组GnRH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Akt/Akt、p-PI3K/PI3K均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复幼合剂通过下调IGF-1 mRNA以及p-Akt/Akt、p-PI3K/PI3K蛋白表达,抑制IGF-1/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进而降低Kiss-1、GPR54 mRNA表达,减少GnRH以及血清E
2
的分泌,从而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启动,发挥治疗大鼠PP的作用。
关键词:性早熟;复幼合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大鼠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5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补骨脂提取物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趋化因子配体4、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贾川,张兴州,王雨辰,钱志鹏,何樟宁,朱文科
2024, 43(10): 1138-114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2
摘要:目的探讨补骨脂提取物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趋化因子配体4(CCL4)、炎症反应及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雌性大鼠55只,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45只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40只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及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造模第9周,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补骨脂提取物药液50、100、200 mg/(kg·d)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均连续干预8周。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获取股骨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股骨病理形态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股骨组织中CCL4、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IL-6)];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股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股骨骨髓腔面积最小,模型组骨髓腔面积最大,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骨髓腔面积依次缩小,但仍大于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CCL4水平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C、PINP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OC、PINP水平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ɑ、IL-6水平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TNF-ɑ、IL-6水平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GF-β1、Smad4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TGF-β1、Smad4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补骨脂提取物可使骨质疏松大鼠CCL4水平下降,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关键词:骨质疏松;补骨脂提取物;趋化因子配体4;炎症反应;骨代谢;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4信号通路;大鼠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52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学验传承
温振英基于整体观念辨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慢性咳嗽临床经验
王舒平,李敏,胡锦丽
2024, 43(10): 1143-114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3
摘要:温振英教授认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后慢性咳嗽本虚标实,以风邪犯肺为标,阴虚正虚为本。临床治疗时温教授遵循整体观念,基于儿童“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点,提出“祛风透邪、养阴扶正”的治疗方法,在祛风的同时调理体质,标本兼治,预防复发。
关键词:温振英;风咳;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慢性咳嗽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5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朴炳奎基于“和合”思想辨治结直肠癌经验探讨
张曦元,庞博,申倩,刘福栋,姜晓晨,李奕,花宝金
2024, 43(10): 1146-114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4
摘要:朴炳奎教授依托“和合”思维模式,系统构建结直肠癌辨治理论体系。具体涵盖辨治和合(调和观、阴阳观),证治和合(平衡观、形神观),和而不同(时空观、未病观)等层面,以期打破结直肠癌临床诊治虚实两端的思维固化、无证可辨的思维泛化、辨证析理的思维僵化困局,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朴炳奎;和合;结直肠癌;中医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周德安运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情志类疾病经验
张文旭,孙敬青,王少松,李彬,周德安
2024, 43(10): 1149-115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5
摘要:周德安教授重视“神”在各类疾病中的作用,认为人的情绪、精神可以直接影响人体脏腑气血。根据多年临床治疗情志病的经验,周德安教授提出“通督调神”理论,将通督调神的特色针刺方法用于治疗情志类疾病,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周德安;情志类疾病;通督调神;针灸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李元文基于“风、毒、络”理论运用虫类药治疗皮肤病经验
黄瑞音,蔡玲玲,李元文
2024, 43(10): 1152-115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6
摘要:李元文教授擅长基于“风、毒、络”理论辨治皮肤病,风邪为百病之长,易袭肌表并郁阻于皮肤之间引发皮肤疾病;毒邪常分为内毒、外毒,侵袭肌表造成各种皮肤问题;皮肤是络脉最大的分布器官,络脉壅滞不通导致皮肤疾病。合理运用虫类药善行走窜,具有搜风剔络、活血解毒特点,可增强草木类药物剔除痰瘀顽邪之功效,并可扶正祛邪,以达到力坚而不峻猛,祛邪而不伤正之功效。
关键词:李元文;皮肤病;虫类药;风;毒;络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26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黄穗平基于“脾虚邪凑”理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思路
何桂花,钟子劭,叶振昊,张海燕,张北平,黄穗平
2024, 43(10): 1155-115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7
摘要:幽门螺杆菌(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多种胃部疾病。黄穗平教授认为Hp具有中医学湿邪的致病特点,脾气虚弱为本病的发病之本,提出“脾虚邪凑”的观点,并基于扶正祛邪理论指导治疗策略,临床获效甚佳。
关键词:黄穗平;幽门螺杆菌;脾胃病;脾虚邪凑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学术探讨
基于“壮火食气”理论探讨双相情感障碍的辨治思路
贾茜麟,陈旭,庞浩宇,曹竟,郗凌云,白杨,洪霞
2024, 43(10): 1159-1163.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8
摘要: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临床难治性精神疾病之一,以循环、交替发作的抑郁和躁狂或轻躁狂为主要表现。洪霞教授认为“壮火食气”是BD的核心病机,BD患者长期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久郁则从阳火化而成壮火,此时发为躁狂。壮火食气耗气,火随气而外散,此时气虚而郁仍滞,发为抑郁。若再受环境、药食、七情引动亦可郁而生火,由郁转躁。故基于此提出“泻壮火”“益虚气”分治躁狂相与抑郁相,“补中兼清”以断循环,并将“畅气机”贯穿治疗始末,使壮火消、虚气壮、气机畅、郁滞通,循环得断而疾病自然向愈。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壮火食气;精神疾病;泻壮火;益虚气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从《金匮要略》之“气、血、水”辨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庞晓霞,李慧美,李深
2024, 43(10): 1164-116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19
摘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机制复杂,并发症及西医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多、预后差、治疗费用高。虽然利妥昔单抗等新型生物制剂很大程度解决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激素依赖和激素复发问题,但对于激素抵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仍然疗效不佳。中医学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属“水肿”“水气病”等范畴,《金匮要略·水气病》为现代临床治疗津液代谢异常类疾病提供了切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气、血、水”辨证路径,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提供新的辨治思路。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金匮要略》;气;血;水;辨治路径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73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针灸补中益气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探讨
王翊同,吴宇,刘璐,李彬
2024, 43(10): 1169-1172.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0
摘要:周德安教授依据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的组方思路,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机以肺脾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强调补肺益脾,兼顾同调气血;并据此创立了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太渊(双)的补中益气组穴,并进一步提出了肺脾气虚证与肺脾气虚夹瘀证的加减穴位以及针灸操作。组穴和加减均体现了通过健中焦而升举阳气、补气活血、补气行气相结合防气壅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周德安;慢性疲劳综合征;补中益气;针灸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6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基于“正虚积损”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机与证治
张金枝,范艺龄,袁沙沙,孔金莉,李睿,卫裕晨,苗青
2024, 43(10): 1173-1176.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1
摘要:“正虚积损”是支气管扩张症发生、发展的病机总括。元气不足,肺脾功能失调是其始动病机,同时积邪内生,痰浊、阴火、瘀血等病理产物积聚于肺为发病的中心环节。临证施治时,遵循“祛邪除积、扶正复损”的原则,重视广义通法的运用,并根据正虚-邪积-络损的动态运转变化分别侧重于健脾宣肺、化痰利湿、升阳泻火、去瘀生新等治法,以促进“痰湿”“阴火”“瘀血”等渐消缓散,为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正虚积损;中医药;阴火;痰湿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6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从五脏“阴火”探讨早泄的中医辨治思路
陈辉,冯伟栋,冯隽龙,高子翔,王继升,王彬
2024, 43(10): 1177-118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2
摘要:早泄病机繁复,虚实夹杂,可责之五脏。临床多重实火、阳火,而轻虚火、阴火。五脏阴火为五脏内伤之火,病位始于脾胃、肝、肾,阴火上冲伤及心肺二脏,病机与脾胃受损、元气不足,肝气郁遏、疏泄失常,肾失滋养、湿浊郁火,心肾不交、心火亢盛,肺金不足、失于宣降有关,病理因素为虚、湿、郁、火。从五脏皆可化阴火分析早泄疾病的发生,采用甘温补益,补肺脾之虚;因势利导,发肝脾之郁;风药发郁,除脾肾之湿;升阳泻火,泻心脾肾之火;少火生气,调五脏之气等方法,为早泄的中医辨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五脏阴火;早泄;辨治思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2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黄帝内经》治水三法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岳冰洁,王建伟
2024, 43(10): 1181-118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3
摘要: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中医称其为消渴目病,多由肺脾肾阳虚不能治水,聚于黄斑所致,可影响患者视力。《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追本溯源,认为五脏阳气衰弱,水液聚集,充斥形体,发为水肿,并针对水肿病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治水三法。DME属眼底水肿病变,运用治水三法治疗该病,可温阳利水,通过消散水邪,畅通阳气,达到气血调达、水消目明。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水三法;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57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思路
李文京,王革生,郭蓉娟
2024, 43(10): 1185-118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4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学“脉积”范畴。“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概括了阴阳二气的主要功能,二者失衡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病机,阳化气不足与阴成形太过,有形阴邪结聚脉道,日久成积;阳化气太过则加速病情变化,极易引发急危重症;阴成形不及则致血脉失荣,加剧脉道损伤。温消联动、畅化三焦法应贯穿治疗终始,即温调脏腑阳气,固护元阳,使得三焦气化有源;消浊化滞,使得三焦通畅,积阴得散,同时联合运动导引,疏通气血,激发阳气。
关键词:阳化气;阴成形;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思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67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古籍文献中尺脉浮象所主病证初探
樊伟铭,邱模炎
2024, 43(10): 1189-119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5
摘要: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尺脉浮象是指在桡骨茎突近端约1寸长可触及桡动脉搏动的区域,以约3粒大豆(0.006 N)的力量触之,感知皮肤凹陷的临界点,指下有搏动感,稍用力下压则搏动感减弱的一种脉象特征。在解剖层面上,两尺主候脐下至足部之病证;在脏腑经络气血层面上,两尺沉部主候肾,而左尺浮部候小肠、膀胱,右尺浮部则主候大肠、三焦、命门。浮脉所主之病证历朝历代皆有补充和发展,大都以主阳主表为认识基础。尺脉浮象所主内伤肾虚、下焦邪热、平人应时。
关键词:尺脉;浮脉;中医古籍;寸口脉法;脉诊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64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长新冠”的中医病机与辨证论治
赵兰才,张梦琳,王献霞
2024, 43(10): 1192-119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6
摘要:长新冠症状复杂,涉及多系统,中医学可将其归属为寒湿疫之虚期或虚劳,主要病因为感受湿热疫毒,病机为湿毒疫邪首先犯肺,正邪交争,日久累及五脏及脑、髓,正虚邪留、阴阳气血不和、邪阻窍闭,治宜平调阴阳、理气活血、疏调脏腑、扶正祛邪,分气虚痰阻、肝郁脾虚、气虚湿滞、气滞血瘀和肺肾两虚五型施治。
关键词:长新冠;病机;辨证论治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27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临证纵横
《急性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诊断标准》的构建与评价研究
张云帆,赵迪,廖星,邹忆怀,陈薇,赵性泉,梁晓,魏竞竞,张允岭
2024, 43(10): 1195-1199.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7
摘要:目的构建并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诊断标准》。方法通过资料分析,提取“瘀毒”相关的证候信息,形成瘀毒互结证诊断条目池并拟定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邀请从事脑病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临床专家,采用半开放式问卷咨询方式进行预调查与2轮正式调查,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和克朗巴赫系数,通过均值、满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一致性百分比筛选条目,依据专家意见并结合课题组讨论对条目进行修改。结果共保留条目31个,经课题组专家讨论后形成诊断标准草案,涉及病证特点2个、症状体征5个、舌象脉象7个、理化指标5个,诊断标准的判断条件为至少满足病证特点1条+症状2条+舌脉1条+理化指标1条,即可诊断急性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结论初步构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诊断标准(草案)》通过病证特点、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理化指标4个层面的条目反映瘀毒致病的证候特点,问卷调查参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意见协调程度及问卷信度良好,可以辅助急性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诊断及疗效评价。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诊断标准;德尔菲法;病证结合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疏肝益肾、活血通经方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宫腔粘连肝郁肾虚兼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赵娅君,李标,赵伟
2024, 43(10): 1200-1204.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8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益肾、活血通经方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宫腔粘连(IUA)肝郁肾虚兼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元市中医医院2019年9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04例IUA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在患者月经后3~7 d内,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对照组术后第2天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3粒/次,2次/d,连续服用21 d;第11天加地屈孕酮,1粒/次,2次/d,连续服用10 d。有月经患者于经期第5天进入下个服药周期,无月经患者停药7 d后进入下个服药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益肾、活血通经方,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2组IUA评分、妊娠率、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情况、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IU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1年,联合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5.502,P=0.019)。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月经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IU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414,P=0.036),2组IUA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需特殊治疗即自行缓解。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2.08%(1/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
χ
2
=0.261,P=0.610)。结论疏肝益肾、活血通经方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能有效减轻IUA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患者中医症状、增厚子宫内膜、改善月经和宫颈粘连情况,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疏肝益肾、活血通经方;宫腔粘连;肝郁肾虚;血瘀;临床疗效;安全性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基于不同证型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无创心排血量相关性研究
唐薇,常佩芬,李天力,王静,修晟尧,王铭铭
2024, 43(10): 1205-120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29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证型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与无创心排血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107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组49例、气阴两虚血瘀(证)组36例、阳虚血瘀(证)组22例。对比各组心排血量相关参数[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左室射血时间(LVET)、外周血管阻力(SVR)、舒张早期充盈率(EDFR)]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Pearson相关法分析心排血量参数与NT-proBNP、LVE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3组CO、CI、LVET、ED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组CO、CI、LVET、EDFR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血瘀组(P<0.05);3组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血瘀组NT-proBNP水平高于气虚血瘀组(P<0.01);阳虚血瘀组NT-proBNP水平高于、LVEF水平低于气虚血瘀组及气阴两虚血瘀组(P<0.01)。3组CO、CI、LVET、EDFR均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HFpEF患者心排血量参数CO、CI、EDFR、LVET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且与NT-proBNP、LVEF水平相关,其中气虚血瘀证CO、CI、LVET、EDFR与LVEF的相关性最强,阳虚血瘀证患者心排血流、心肌收缩功能较差。
关键词: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中医证型;无创心排血量;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4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揿针对肩周炎患者手法松解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
张新,赵凯
2024, 43(10): 1209-1211.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30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对冻结肩手法松解术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行冻结肩手法松解术后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揿针治疗。对比2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2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的调整Constant-Murley评分(CMS)。结果术后24 h,2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2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2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外展、外旋、内旋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2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CM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结肩患者手法松解术后给予揿针治疗,可快速改善其疼痛症状及关节功能。
关键词:冻结肩;揿针;手法松解术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60例旅居柬埔寨华人“长新冠”患者中医诊断、证型及中医体质分析
苏文文,李广森,王雯雯,刘峰谷,樊茂蓉
2024, 43(10): 1212-1215.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31
摘要:目的分析60例旅居柬埔寨华人“长新冠”患者的中医诊断、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7月就诊于柬埔寨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的华人“长新冠”患者60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诊断、证型与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结果60例“长新冠”患者,涉及中医诊断66例次,主要以久咳为主,为33例(50.00%);其次为虚劳24例(36.36%);失眠3例(4.55%)、头晕2例(3.03%),心悸、喉痹、鼻聋、鼻鼽各1例(1.52%)。对久咳和虚劳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进行分析,久咳与虚劳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16.262,P<0.01)。久咳患者常见肺脾气虚证和肺气不足、风邪内伏证,虚劳患者多见肺脾气虚证和痰湿壅滞证。对久咳和虚劳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进行分析,久咳与虚劳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14.388,P<0.05)。久咳患者以气虚质、痰湿质为主,虚劳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结论柬埔寨华人“长新冠”患者中医诊断以“久咳”和“虚劳”为主,久咳患者多见肺脾气虚证和肺气不足、风邪内伏证,气虚质和痰湿质属易感人群;虚劳患者辨证以肺脾气虚证和痰湿壅滞证为主,体质类型多见气虚质和阳虚质。
关键词:长新冠;久咳;虚劳;中医体质;旅居柬埔寨华人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医案医话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继发抗磷脂综合征1例
江澜,张倩,董振华,尹德海
2024, 43(10): 1216-1218.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32
关键词:结节性动脉炎;抗磷脂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25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柴胡温胆汤治疗肠系膜脂膜炎1例
张长征,苗秀英,陈创,刘振昌
2024, 43(10): 1219-1220. DOI: 10.16025/j.1674-1307.2024.10.033
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膜原;三焦;少阳;柴胡温胆汤
2
|
0
|
0
<HTML>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75327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1-26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